[实用新型]一种可回收循环加热系统及热柜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09788.4 | 申请日: | 2021-12-1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22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沈伟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弗瑞格厨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5D31/00 | 分类号: | F25D31/00;F25D17/06;F25D25/02;F25D29/00;F24H3/02;F24H9/1863;F24H9/20;F24H15/443;F24H15/37;F24H15/25 |
代理公司: | 宁波鄞州全方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42 | 代理人: | 楼瑜舟 |
地址: | 3100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回收 循环 加热 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可回收循环加热系统,其涉及循环加热技术领域,其主体设置为加热系统,加热系统设置有加热单元、风机和风道,加热单元及风机设置于风道中,加热系统中的加热单元可产生热气,风机对应设置于加热单元一侧,用于输送加热单元产生的热气,风道用于限制热气的流向,并在风道上开设出风口和回风口,热气从出风口处被吹出实现加热功能后,可进入到回风口中实现热气的回收,如此加热系统循环加热过程中,热气不断在风道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处循环流动,从而可降低热量的散失量,同时将出风口倾斜设置并与回风口对应,可提高出风口处热气流向回风口的概率,将此加热系统应用到柜体中,形成可循环加热并热量回收的热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循环加热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可回收循环加热系统及热柜。
背景技术
加热装置已经融合到人们衣食住行的生活中,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与要求逐步提升,人们对加热系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传统的加热系统仅能实现加热供热,更高级一点的加热系统可实现循环加热,加热系统在循环加热的过程中虽可保持一定的温度范围,但会产生较多热量散失,且在节能减排的大环境驱使下,需要设计出一种既可满足循环加热的恒温设定,又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热量散失的加热系统。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回收循环加热系统,解决了热量不易回收利用的问题,提高热气的回收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回收循环加热系统,其主体为加热系统,所述加热系统设置有加热单元、风机和风道,所述加热单元及风机设置于风道中,所述风机对应设置于加热单元一侧,所述风道开设有出风口和回风口,所述出风口倾斜设置并与回风口相对应,所述加热单元产生的热气经过出风口进入到回风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加热系统中的加热单元可产生热气,风机对应设置于加热单元一侧,用于输送加热单元产生的热气,风道用于限制热气的流向,并在风道上开设出风口和回风口,热气从出风口处被吹出实现加热功能后,可进入到回风口中实现热气的回收,如此加热系统循环加热过程中,热气不断在风道的出风口和回风口处循环流动,从而可降低热量的散失量,同时将出风口倾斜设置并与回风口对应,可提高出风口处热气流向回风口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风道设置有后背风道和层板风道,所述后背风道与层板风道连通设置,所述出风口倾斜设置于层板风道上并与层板风道连通设置,所述回风口设置于后背风道上并与后背风道连通设置,所述加热单元及风机设置于后背风道与层板风道的交汇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风道分为相连通的后背风道和层板风道,出风口、回风口分别设置于层板风道和后背风道上,实现热气从层板风道的出风口流向后背风道的回风口的循环加热回收过程。
优选的,所述出风口倾斜设置于层板风道的前端,所述出风口与层板风道之间的倾斜夹角为56度至60度,所述出风口的风力为6.0m/s至8.0m/s。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风口的倾斜夹角与风力大小控制,用于提高热风吹到回风口的概率。
优选的,所述层板风道设置为缩口风道结构。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缩口风道结构可加大出风口的出风力度。
优选的,所述加热系统电连接有控制单元。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控制单元用于控制连接加热系统,提高其智能化控制程度。
优选的,一种热柜,其主体设置有柜体,所述柜体中安装有搁架,所述柜体中设置有上述加热系统,所述层板风道开设于搁架中,所述出风口位于搁架的前端,所述后背风道及回风口位于搁架的后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上述加热系统应用到柜体上,形成可循环加热并热量回收的热柜。
优选的,所述搁架至少设置有一个,所述加热系统数量与搁架数量一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弗瑞格厨具有限公司,未经杭州弗瑞格厨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097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连接的卡接式铜棒
- 下一篇:一种端面槽内孔直径的测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