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102806.6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101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平;陈远瞩;刘波;唐朝;郑敏;张斌;何军;冯党;宋书学;康静伟;解林;刘德军;舒海翅;史波;严凤;谢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 |
主分类号: | G01C5/00 | 分类号: | G01C5/00;G01S19/14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2001 | 代理人: | 倪文霞 |
地址: | 430010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gnss 基准 测量 机器人 同轴 观测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结构。它包括混凝土柱体和牛腿结构;混凝土柱体下端位于观测房内、上端向上伸出观测房;牛腿结构包括第一牛腿结构和第二牛腿结构;第一牛腿结构布置在混凝土柱体上端、且位于观测房上方;第二牛腿结构布置在混凝土柱体中部、且位于观测房内;GNSS安装在第一牛腿结构上;测量机器人安装在第二牛腿结构上。本实用新型克服了现有技术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在不同的混凝土柱上埋设,当观测房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GNSS基准站来修正测量机器人基准站会存在误差的缺陷;具有保证GNSS基准站能更准确地反映测量机器人基准站的位置变化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利工程安全监测领域,具体地说它是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结构,更具体地说它是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钢筋混凝土柱结构,是一种能够保证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处于同轴位置的混凝土结构。
背景技术
在水利水电工程安全监测自动化领域,表面变形自动化监测一般采用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联合作业的方式。其中GNSS基准站由GNSS天线、接收机和观测墩组成,观测原理是通过全球卫星定位,来获取GNSS天线所在位置;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原理是通过测量测量机器人与监测点之间的边长和角度,来计算监测点的相对位置。表面变形自动化测量的原理是将测量机器人作为“不动点”,通过观测监测点位置,从而得到监测点的相对变化量。实际上,测量机器人基准站的位置只是相对稳定,不是绝对的“不动点”,这时候就需要通过与测量机器人同位置埋设的GNSS来校正测量机器人位置。毕竟GNSS基准点和测量机器人属于2种不同的测量仪器,目前市面上没有开发出GNSS和测量机器人一体式的仪器,而且GNSS需要埋设于户外才能保证GNSS接收到卫星信号,进而保证GNSS观测精度;测量机器人由于需要观测房保护,只能埋设于具有保护装置的户内,所以如何保证GNSS基准点的位移变化能真实反应测量机器人的变化,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现有申请号为201621228396,专利名称为《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一体式保护房结构的制作方法》,通过将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埋设于同一基础的观测房内,GNSS基准站通过混凝土柱从观测房房顶升出,测量机器人通过另外一根混凝土柱埋设于观测房内,以实现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步变化,但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在不同的混凝土柱上方埋设,当观测房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GNSS基准站来修正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就会存在误差。
因此,开发一种能保证GNSS基准点的位移变化能真实反应测量机器人的变化的结构很有必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结构,为一种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钢筋混凝土柱结构,将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埋设于同一根混凝土柱上,当观测房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同步沉降,保证GNSS基准站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测量机器人基准站的位置变化;克服了现有技术中GNSS基准站和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在不同的混凝土柱上方埋设,当观测房基础发生不均匀沉降时,通过GNSS基准站来修正测量机器人基准站会存在误差的缺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为:GNSS基准站与测量机器人基准站同轴观测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混凝土柱体和牛腿结构;
混凝土柱体下端位于观测房内、上端向上伸出观测房;
牛腿结构包括第一牛腿结构和第二牛腿结构;
第一牛腿结构布置在混凝土柱体上端、且位于观测房上方;
第二牛腿结构布置在混凝土柱体中部、且位于观测房内;
GNSS安装在第一牛腿结构上;
测量机器人安装在第二牛腿结构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未经长江空间信息技术工程有限公司(武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10280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气体隔离密封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角度的购物车拉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