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92671.X | 申请日: | 2021-12-1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7107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 发明(设计)人: | 施保华;张柳;石寒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康圣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1/02 | 分类号: | G01N1/02;G01N21/84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万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1135 | 代理人: | 任彬 | 
| 地址: | 473000 河南省南阳市高新区仲景***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临床 诊断 治疗 检测 取样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上安装有检测组件和采样组件,检测台的下端开口处通过铰链连接有柜门。本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高倍检测显微镜用于对材料进行检测,在采样时,输送管输送物料至采样板,通过移动让采样板经过电机与螺杆的端口固定,电机驱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让前架和后架同步移动,马达驱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齿条移动,采样板的四个端口固定在四个套环上,从而控制采样板调整位置,移动至高倍检测显微镜正下方,高倍检测显微镜用于检测采样板上成分,通过调整采样板的位置,实现快速检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检测取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
背景技术
临床诊断是指医生给病人检查疾病. 并对病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和途径。
诊断的首要步骤就是通过询问就诊者的主观感受症状来采集病史资料。病史对诊断可起到定向作用,能提示诊断的线
临床诊断是指医生给病人检查疾病. 并对病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作出分类鉴别,以此作为制定治疗方案的方法和途径。
申请号:CN201920331173.X公布的一种医学临床微生物检测取样装置,通过设置有第一卡板、第二卡板、第一放置板以及第二放置板,能够更加方便的对载玻片进行放置,通过设置有第一槽盖以及第二槽盖,能够对试管放置槽以及载玻片放置槽进行防护,从而使其不易被污染以及损坏。
存在以下问题:在使用过程中,载玻片的位置由于是被固定的无法移动,需要人工滴液至载玻片上,然后调整显微镜的角度或者位置,才能进行检测,导致检测步骤多,影响检测的快速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具有控制采样板调整位置,移动至高倍检测显微镜正下方,高倍检测显微镜用于检测采样板上成分,通过调整采样板的位置,实现快速检测的优点,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包括检测台,所述检测台上安装有检测组件和采样组件,检测台的下端开口处通过铰链连接有柜门。
优选的,所述检测组件包括侧臂、横板、加强板和高倍检测显微镜,侧臂的一端固定在检测台上,侧臂的另一端与横板连接,横板的底面与加强板固定,加强板上安装有高倍检测显微镜。
优选的,所述采样组件包括采样台、采样架、输送管、X向输送组件、Y向输送组件和采样板,采样台和采样架并排设置在检测台上,采样台上安装有X向输送组件,Y向输送组件安装在X向输送组件,Y向输送组件上夹持采样板,输送管的一端安装在采样架上并且朝向采样板。
优选的,所述X向输送组件包括电机、螺杆、滑杆、前架和后架,螺杆和滑杆通过轴承座安装在采样台对称的两侧边上,前架和后架的两端分别套在螺杆和滑杆上,并且前架和后架均与螺杆啮合,电机与螺杆的端口固定。
优选的,所述Y向输送组件包括齿条、齿轮、套环和马达,齿条固定在前架的顶面上,套环两两一组,共设两组,每组套环套在前架和后架上,马达安装在套环上,齿轮与齿条啮合,并且与马达连接。
优选的,所述采样板的四个端口固定在四个套环上。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临床诊断治疗用检测取样装置,高倍检测显微镜用于对材料进行检测,在采样时,输送管输送物料至采样板,通过移动让采样板经过电机与螺杆的端口固定,电机驱动螺杆旋转,螺杆旋转让前架和后架同步移动,马达驱动齿轮旋转,齿轮旋转带动齿条移动,采样板的四个端口固定在四个套环上,从而控制采样板调整位置,移动至高倍检测显微镜正下方,高倍检测显微镜用于检测采样板上成分,通过调整采样板的位置,实现快速检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康圣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未经南阳康圣医学检验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9267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