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的支护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86421.5 | 申请日: | 2021-12-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19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旺;伍天华;郭建伟;王涛;孙浩;牛俊涛;高永涛;杨璐;张之耀;李军;兀益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E02D17/02 | 分类号: | E02D17/02;E02D17/04;E02D5/46;E02D19/10;E02D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鼎承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51 | 代理人: | 王铭珠;柯宏达 |
地址: | 510080 广东省广州市白云区北太路163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邻近 既有 建筑 基坑 支护 结构 | ||
本公开提供了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的支护结构,其中,基坑包括靠近既有建筑的第一子基坑和远离既有建筑的第二子基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绕基坑的侧壁设置的地下连续墙;设置于基坑内,且用于支撑基坑的支撑组件;以及,覆盖于第一子基坑的顶部的临时铺盖层。本公开的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支护结构,可以实现严格控制邻近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文物保护古建筑群的变形,以及控制基坑自身的变形。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土木建筑工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的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近年来,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蓬勃发展,其已经成为了应对城市交通拥堵的有效措施之一。相应地,轨道交通车站的深大基坑施工也越来越普遍。然而,轨道交通车站或隧道的基坑施工位置往往难以避免邻近周围的既有建筑物/构筑物,基坑开挖卸荷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对周围土体和建筑物/构筑物产生扰动,从而影响既有建筑物/构筑物的安全稳定。特别地,当车站深基坑开挖施工邻近重点文物保护区内的古建筑物时,由于文保区内古建筑物及文物具有特殊且重要的科学研究价值,相比普通的建筑物而言,文保古建筑物的保护等级和变形控制标准更高,无疑对深基坑施工的变形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公开的一些实施例提供一种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的支护结构,可以实现严格控制邻近既有建筑物或构筑物,特别是文物保护古建筑群的变形,以及控制基坑自身的变形。
提供一种基坑支护结构,适用于邻近既有建筑的基坑,基坑包括靠近既有建筑的第一子基坑和远离既有建筑的第二子基坑,基坑支护结构包括:围绕基坑的侧壁设置的地下连续墙;设置于基坑内,且用于支撑基坑的支撑组件;以及,覆盖于第一子基坑的顶部的临时铺盖层。其中,对于位于加固范围内的既有建筑,所述既有建筑的下方设置有土体加固结构;所述加固范围包括位于所述基坑侧壁外的与所述基坑侧壁的水平距离小于或等于0.7H的范围,其中,H为所述基坑的平均开挖深度。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地下连续墙包括多个槽段,每个槽段包括多个墙幅;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多个高压旋喷工法桩,多个高压旋喷工法桩设置在与既有建筑的最短距离小于10m~12m的地下连续墙处,每相邻的两个墙幅之间的接缝处对应设置一个高压旋喷工法桩。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土体加固结构位于既有建筑的基础的垂直向下2m~3m处。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支撑组件包括:沿基坑的深度方向间隔设置的多道支撑。其中,靠近基坑顶部设置的第一道支撑为砼支撑;第二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依次间隔设置于第一道支撑的下方,第二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均为伺服钢支撑;其中,N为大于或等于2的正整数。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与第二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连接的支撑轴力伺服补偿系统。支撑轴力伺服补偿系统被配置为:对第二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分别施加预加轴力;根据施工进度对第二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分级施加轴力,和/或,根据基坑和/或既有建筑的变形情况对第二道支撑至第N道支撑施加轴力。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基坑支护结构还包括:与支撑轴力伺服补偿系统连接的监测系统。监测系统被配置为监测基坑的变形情况和既有建筑的变形情况,并将监测的数据传输至支撑轴力伺服补偿系统。其中,既有建筑的变形情况包括:既有建筑的沉降情况、倾斜情况、振动情况、水平位移情况以及裂缝情况中的至少一种。
在本公开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沿基坑的中心指向基坑边界的方向,基坑外的区域依次划分为第一影响区、第二影响区和第三影响区。第一影响区中任一位置的土体与基坑之间的最短距离满足L≤M;第二影响区中任一位置的土体与基坑之间的最短距离满足M<L≤2M;第三影响区中任一位置的土体与基坑之间的最短距离满足L>2M;其中,L为基坑外的土体与基坑之间的最短距离;M为基坑开挖的影响范围临界值,M=3H,H为基坑的平均深度。监测系统包括多个监测组件,多个监测组件设置在第一影响区、第二影响区、第三影响区以及基坑外缘;其中,在第一影响区、第二影响区和第三影响区中,监测组件的设置密度依次减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未经中铁十五局集团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有限公司;北京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8642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钻头养护的涂覆装置
- 下一篇:氧化钙消化高效除尘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