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66176.1 | 申请日: | 2021-12-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01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大为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华宏达电气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27/107 | 分类号: | F16L27/107;F16L55/24;B01D46/24;B01D46/88 |
代理公司: | 青岛致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36 | 代理人: | 代培培 |
地址: | 266043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便于 更换 过滤 除尘 管路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管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包括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过滤筒,第一管道的后侧端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法兰盘,第二管道的前侧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法兰盘,第一连接法兰盘、第二连接法兰盘之间为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连接,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为一体成型,过滤筒为安装在第一管道的内腔之中;通过设置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过滤筒组合构成的除尘管路,并通过将第二管道设置为波纹管,从而通过波纹管的伸缩作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管道中的过滤筒进行拆卸更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尘管路相关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
背景技术
除尘管路是具有除尘功能的管路结构,传统除尘管路中的过滤筒结构在更换时较为麻烦,从而造成除尘管路的日常维护过程较为费时,为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所述便于更换过滤筒的除尘管路包括:
第一管道,所述第一管道的后侧端一体成型有第一连接法兰盘;
第二管道,所述第二管道的前侧端一体成型有第二连接法兰盘,所述第一连接法兰盘、第二连接法兰盘之间为通过螺栓螺母进行固定连接;
第三管道,所述第三管道与第二管道之间为一体成型;
过滤筒,所述过滤筒为安装在第一管道的内腔之中。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为波纹管。
优选的,所述第二管道前侧端第一个向外凸出的褶皱上一体成型有第一环形板,且第二管道上后续向外凸出的褶皱位置处均一体成型有第二环形板,所述第三管道的外侧壁上一体成型有第三环形板。
优选的,所述第一环形板上固定焊接有导杆,所述第二环形板上开设有第一导杆孔,所述第三环形板上开设有第二导杆孔。
优选的,所述第一导杆孔、第二导杆孔均与导杆相对应设置,且导杆为穿过第一导杆孔、第二导杆孔进行设置。
优选的,所述第三管道的内侧壁上一体成型有限位环,所述第二连接法兰盘的内径小于第一管道的内径,且过滤筒的内径与第一管道的内径相吻合,且过滤筒在实际安装时为夹设在限位环和第二连接法兰盘之间。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置由第一管道、第二管道、第三管道和过滤筒组合构成的除尘管路,并通过将第二管道设置为波纹管,从而通过波纹管的伸缩作用,从而便于工作人员对第一管道中的过滤筒进行拆卸更换;
2.并通过在第二管道上设置第一环形板和第二环形板,并在第三管道上设置第三环形板,并在第一环形板上固定焊接导杆,第二环形板上开设第一导杆孔,第三环形板上开设有第二导杆孔,从而通过导杆的作用,避免第二管道在拆卸时出现弯折而造成波纹管的管体受损。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半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3为第二管道、第三管道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示意图。
图中:第一管道1、第二管道2、第三管道3、过滤筒4、第一连接法兰盘5、第二连接法兰盘6、第一环形板7、第二环形板8、第一导杆孔9、第三环形板10、第二导杆孔11、导杆12、限位环13。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华宏达电气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华宏达电气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6617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纺织用全棉布加工除水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的HDMI数据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