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引诱害虫传播生防菌的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63367.2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1969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董克锋;姜惠铁 | 申请(专利权)人: | 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01M1/04 | 分类号: | A01M1/04;A01M1/22;A01M99/00;A01G13/00 |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赵妍 |
| 地址: | 661111 云南省红河州蒙自市***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引诱 害虫 传播 生防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诱害虫传播生防菌的装置,包括:引诱组件,包括诱虫灯和底座,所述诱虫灯四周设有通有12V~36V电压的电击网,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电击网下方且其设有孔口;施药组件,其具有内壁附着生防菌菌粉的通道,所述通道设有折弯部,所述通道设有与所述孔口连通的入口以及供害虫逃离的出口;本实用新型的施药组件上附着生防菌菌粉,可有效地消除靶标害虫,可避免对益虫的伤害,促进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害虫防治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引诱害虫传播生防菌的装置。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蔬菜、果树作物易受鞘翅目害虫危害,而鞘翅目害虫危害隐蔽、发现时就已造成较大危害,目前防治方法:主要集中于化学防治如灌根、树干伤口注射、喷雾等杀灭,但随国家对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禁限用和人们对农产品使用安全的要求越发关注,可用来防治鞘翅目害虫化学农药种类越发较少,并且效果也不理想,为此,利用生物防治如绿僵菌、白僵菌和病原线虫的田间喷洒施放、信息素诱集等方法得以推广应用。但是这些方法都存在一定的缺陷,比如化学防治成本高,污染大,对人畜和益虫有毒;现有生物防治方法多是接触防治,但鞘翅目害虫隐蔽的特点,喷雾、撒药等方法造成防治效果不明显;信息素诱集仅能成虫进行诱集,对幼虫无效,也不能起到有效防治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引诱害虫传播生防菌的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解决: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引诱害虫传播生防菌的装置,包括:
引诱组件,包括诱虫灯和底座,所述诱虫灯四周设有通有12V~36V电压的电击网,所述底座设置在所述电击网下方且其设有孔口;
施药组件,其具有内壁附着生防菌菌粉的通道,所述通道设有折弯部,所述通道设有与所述孔口连通的入口以及供害虫逃离的出口。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呈漏斗形。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通道的外壁附着生防菌菌粉。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诱虫灯为黑光灯和/或高压汞灯。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通道由纤维编织的布料经过缝纫而成。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纤维为棉纤维。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诱虫灯上方设置伞形遮雨罩,所述伞形遮雨罩上方连接有吊环。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底座与所述伞形遮雨罩之间设置多根支撑杆。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所述通道还包括竖直部和倾斜部,两者通过所述折弯部连接,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孔口连接,所述竖直部与所述倾斜部在所述折弯部形成的夹角为20°~70°。
作为进一步地技术方案,还包括控制器,用于控制所述诱虫灯间歇开启。
上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本实用新型通过诱虫灯的作用将害虫吸引,电击网的低压电击使害虫暂时失去飞行能力,使其直接落入施药组件的通道中,由于设有折弯部害虫会触碰到通道内壁沾染生防菌菌粉,其经过短暂的停留逃离通道,通过传播生防菌达到防治害虫的目的。
(2)本实用新型生防菌菌粉可以针对不同的害虫进行选择更换,即使益虫落入施药组件,也不会对其产生任何伤害,可有效地消除靶标害虫,安全有效,成本低,促进生态环境的自然平衡。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红河佳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6336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灯带与插头的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具有自动吹扫结构的雷达液位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