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包冷却组件和电池包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62379.3 | 申请日: | 2021-12-0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64846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31 |
发明(设计)人: | 韩劼成;刘勇;程国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62;H01M50/289;H01M10/613;H01M10/6551;H01M10/6556;H01M10/6554;H01M10/656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梁晓婷 |
地址: | 201400 上海市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冷却 组件 | ||
一种电池包冷却组件和电池包,属于电池包技术领域。电池包冷却组件包括冷板。冷板上设置有主进液流道。主进液流道沿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主进液流道位于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主进液流道将所述冷板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均与主进液流道连通。本实施例通过在冷板上设置有主进液流道,并且让主进液流道沿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在电池模组安装于电池包冷却组件时,主进液流道与电池模组的中部对应,从而使得流入主进液流道的换热介质可以先和电池模组的中部换热后再流向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从而使换热介质可以带走电池模组中部更多的热量,实现电池包温度的均一性管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包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电池包冷却组件和电池包。
背景技术
电池热管理是根据温度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结合电池的电化学特性与产热机理,基于具体电池的最佳充放电温度区间,通过合理的设计,建立在材料学、电化学、传热学、分子动力学等多学科多领域基础之上,为解决电池在温度过高或过低情况下工作而引起热散逸或热失控问题,以提升电池整体性能的一门新技术。
目前,对于动力电池的热管理主要采用的方式有空气热管理、相变材料热管理以及液体热管理。对于液体热管理系统,具有较强的换热能力,尤其针对大容量以及高功率的动力电池组,具有优越的换热效果。
然而,现有的液体热管理系统中存在电池包温度均一性差的问题,导致电池包中心区域热量汇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组件和电池包,其能够改善电池包温度均一性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池包冷却组件,包括冷板和盖板,所述冷板上设置有主进液流道,所述主进液流道沿所述冷板的长度方向延伸,且所述主进液流道位于所述冷板的宽度方向的中部,所述主进液流道将所述冷板分隔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均与所述主进液流道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内均沿所述冷板的宽度方向设置有多个分支流道,所述分支流道均与所述主进液流道连通,以使由所述主进液流道流入的冷却介质经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分支流道向着所述冷板宽度方向的两侧流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进液流道包括进液部、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均与所述进液部连通,所述进液部用于使冷却介质流入所述第一流道和所述第二流道,所述第一流道靠近与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一流道用于向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分支流道输送冷却介质,所述第二流道靠近与所述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流道用于向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分支流道输送冷却介质。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进液流道还包括第三流道,所述第三流道均沿着所述冷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三流道位于所述第二流道靠近所述第二区域的一侧,所述第二流道远离出液部的一端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分支流道分别与所述第三流道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冷板上设置有出液流道,所述出液流道设置于所述冷板的周缘,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和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分支流道均与所述出液流道连通。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主进液流道和所述出液流道内均凸设有扰流筋。
在可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出液流道包括依次连通的第一段、第二段、第三段、第四段和出液部,所述第一段沿所述冷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一区域远离所述主进液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一区域内的所述分支流道均与所述第一段连通;
所述第三段沿所述冷板的长度方向设置于所述第二区域远离所述主进液流道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内的所述分支流道均与所述第三段连通;
所述第二段沿所述冷板的宽度方向设置,且一端与所述第一段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三段连通,所述出液部与所述第三段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兰钧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623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芯独立预制成端光纤活动连接器
- 下一篇:机架式光分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