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冰箱、酒柜、除湿机和饮水机有效
| 申请号: | 202123050547.7 | 申请日: | 2021-12-07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4582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28 |
| 发明(设计)人: | 王乾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乾新;吴秋允 |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F25B21/0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百瑞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40 | 代理人: | 金辉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澜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热管 散热器 冰箱 酒柜 除湿机 饮水机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热管散热器及冰箱、酒柜、除湿机和饮水机,其中热管散热器的传热散热功能由热管来实现;所述热管由铝或铝合金挤压成型,端口焊接密封,腔体内为真空并灌注有相变传热工质;热管蒸发段的外表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并与热源紧密贴合;所述热管的冷凝段在空间分散布置,所述的热管呈线状或折弯状。冰箱、酒柜、除湿机和饮水机均采用半导体制冷片制冷,使用了上述对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的热管散热器。本实用新型中,通过对散热器的重新设计,解决了散热器制造过程中工艺环节多,专用设备多,依赖焊接工人,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对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的散热器及采用半导体制冷片的冰箱、酒柜、除湿机和饮水机。
背景技术
半导体制冷技术在家电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譬如小型冰箱、冷藏箱、红酒柜和饮水机。半导体制冷片在工作时,必须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进行散热。
中国专利申请公告号CN104748492A公开了一种用于半导体制冷冰箱的热管散热器,该散热器包括蒸发器、蒸发盘管、散热翅片和固定挡板。固定挡板上设置有纵向开孔和横向开孔,各开孔之间相邻的蒸发盘管的中心距均大于安装在各开孔内相邻的蒸发盘管的中心距,使蒸发盘管的轴线在同一平面上与水平方向形成一定夹角,产生重力结构,加快冷凝工质自动回流,能够有效降低传热热阻,提高散热效率。该类形式的散热装置已经广泛用于半导体制冷的冰箱中。该类散热器的生产工艺是:①钢丝开料→②铝管开料→③铝管折弯→④人工铺网→⑤自动焊接机将钢丝和铝管焊接在一起→⑥整平→⑦铝管缩口→⑧铝管扩口→⑨人工焊接→⑩抽真空注液焊接。整个生产过程有10道工序,每个工序的半成品转运均需要人工完成,需要用到8种专用设备。该种散热器在生产制造环节存在工序多,专用设备多,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需要焊接技术工人等问题。
中国专利申请文件CN 104329829 B公开了一种半导体制冷冰箱的半导体制冷片热端的散热装置,其技术方案是采用多根环形热管,环形热管的冷凝段贴合在冰箱外壳的内表面,热管的蒸发段贴合在热源表面,热管为光管或内部烧结金属粉末。该技术方案看起来简单,但在热管制造和冰箱的装配环节存在如下问题:①如果热管材质用铜合金或不锈钢,则热管的制造成本高,没有成本优势;如果热管材质用铝合金,则环形铝管对接处的焊接只能人工完成,一个散热器需要焊接多个环形铝管,生产效率低,而且铝的焊接对焊工的技能要求高;②借助冰箱壳体散热,热管冷凝段与壳体的接触面一般需要涂导热脂,而且还需用额外的固件进行固定,会大大降低装配环节的生产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对半导体制冷片散热的热管散热器,尤其是用于半导体制冷冰箱、酒柜、除湿机和饮水机的散热器,通过对散热器的重新设计,解决了散热器制造过程中工艺环节多,专用设备多,依赖焊接工人,生产效率低,生产成本高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其技术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管散热器,用于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散热,包括对半导体制冷片的发热面的传热散热的热管;所述热管由铝或铝合金挤压成型,端口焊接密封,腔体内为真空并灌注有相变传热工质,热管的外表面为多边形;所述热管包括蒸发段和冷凝段;所述热管蒸发段的外表面排列在同一平面上,并与热源紧密贴合;所述热管的冷凝段在空间分散布置,所述的热管呈线状或折弯状。
进一步的,上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热管外表面至少拥有一对互相平行的平面,实现多层热管叠加。
进一步的,上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热管内表面截面呈多边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热管内表面、外表面的截面呈四边形。
进一步的,上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热管内部空腔的内表面有微沟槽,所述微沟槽和热管腔体一体挤压成型。
进一步的,上述的热管散热器中:所述热管的冷凝段上套有一体挤压成型的带翅片的铝或铝合金管,翅片与热管的纵轴线平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乾新;吴秋允,未经王乾新;吴秋允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505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