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把手结构及其车门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28740.0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29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发明(设计)人: | 李双双;黄李祥;王鹏;周校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5B85/10 | 分类号: | E05B85/10;E05B85/00;F21V3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吕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把手 结构 及其 车门 | ||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把手结构及其车门件,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把手结构包括:把手本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容纳腔连通的避让口;发光组件,配置于容纳腔内,且发光组件具有发光部;上盖组件,配置于避让口处,上盖组件具有与发光部对应设置的透光部,且上盖组件背离把手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结构,保护结构与透光部对应的部分用于发光部的光线显露。将发光组件设于把手本体的内部,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依次穿过上盖组件的透光部以及保护结构,使得汽车停留在较暗区域时,能通过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快速寻找到把手结构的位置,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启。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汽车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把手结构及其车门件。
背景技术
现代汽车工业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而日新月异,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广泛运用,特别是电子技术与传统机械碰撞、融合,使汽车工业向着自动化、智能化的方向发展。
现有的汽车中把手颜色与汽车的颜色一致,从而使得当汽车停留在较暗环境中时,常常会出现无法快速寻找到把手位置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及其车门件,旨在解决现有汽车无法快速寻找到把手位置的技术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申请提供一种把手结构,包括:
把手本体,具有容纳腔以及与所述容纳腔连通的避让口;
发光组件,配置于所述容纳腔内,且所述发光组件具有发光部;
上盖组件,配置于所述避让口处,所述上盖组件具有与所述发光部对应设置的透光部,且所述上盖组件背离所述把手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保护结构,所述保护结构与所述透光部对应的部分用于所述发光部的光线显露。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发光组件设于把手本体的内部,发光组件发出的光线可依次穿过上盖组件的透光部以及保护结构,使得汽车停留在较暗区域时,能通过发光组件发出的光快速寻找到把手结构的位置,从而实现车门的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上盖本体,所述上盖本体背离所述把手本体的一侧喷涂有底漆以及色漆,所述色漆背离所述上盖本体的一侧喷涂有面漆,且所述色漆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涂覆于所述底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上盖组件设置成单零件式,可减少把手结构生产成本以及安装工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且在上盖组件上进行多次喷涂工艺,有利于保证油漆的附着力以及耐划伤性,从而形成对上盖组件的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基板件以及与所述基板件适配的透光件,所述基板件背离所述把手本体的一侧喷涂有底漆以及色漆,所述色漆背离所述基板件的一侧喷涂有面漆,且所述色漆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涂覆于所述底漆上。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上盖组件设置成结合式,可减少对把手结构的处理工序,即可实现上盖组件对发光组件的透光,且在上盖组件上进行多次喷涂工艺,有利于保证油漆的附着力以及耐划伤性,从而形成对上盖组件的保护。
进一步地,所述上盖组件包括底板件以及配置于所述底板件背离所述把手本体的一侧的膜片件,所述底板件具有发光区域,所述膜片件背离所述底板件的一侧丝印有遮光色漆以及半透明色漆,所述遮光色漆被配置于所述膜片件与所述发光区域对应的周缘位置,所述半透明色漆的至少一部分的结构涂覆于所述遮光色漆。
上述技术方案中,将上盖组件设置成底板件以及与底板件连接的膜片件,可减少对把手结构的处理工序,即可实现上盖组件对发光组件的透光,且在上盖组件上进行多次丝印工艺,有利于保证油漆的附着力以及耐划伤性,从而形成对上盖组件的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未经广州维思车用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2874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变压器的线圈导线切斜工装
- 下一篇:一种超压排气活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