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RFID基站的天线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28412.0 | 申请日: | 2021-12-0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2071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赵跃强;于建;孟令飞;孟震;袁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市津钰创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Q1/24 | 分类号: | H01Q1/24;H01Q1/12 |
代理公司: | 天津知晓邦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2253 | 代理人: | 肖伟杨 |
地址: | 300000 天津市红桥区金兴经济联合大***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rfid 基站 天线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RFID基站的天线,具体涉及无线射频基站技术领域,包括天线主体外侧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固定机构,天线主体外侧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固定机构,底部固定机构包括底部限位环,底部限位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套管,顶部固定机构包括内螺纹套管,内螺纹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盘,顶部限位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长杆,多个连接长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帽,底部限位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短杆,多个连接短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环,连接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扣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利用顶部固定机构和底部固定机构将天线主体进行固定,可以防止外部物体撞击天线主体,保证信号稳定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射频基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RFID基站的天线。
背景技术
无线射频识别技术作为自动识别技术的一种,其通过无线通信结合数据访问技术,然后连接数据库系统,加以实现非接触式的双向通信,从而达到了识别的目的,在识别系统中,通过电磁波实现电子标签的读写与通信,根据通信距离,可分为近场和远场,标签进入阅读器后,接收阅读器发出的射频信号,凭借感应电流所获得的能量,发送出存储在芯片中的产品信息,或者由标签主动发送某一频率的信号,阅读器读取信息并解码后,送至中央信息系统进行有关数据处理。
RFID基站的天线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与基站壳体顶部连接端头进行连接,保证端头顶部的传输端子可以与天线连接,提高识别距离,现有RFID基站的天线顶端受到外物碰撞或狂风吹拂时,易出现晃动的情况,使传输信号不稳定,导致识别错误,最终使生产工作受阻。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RFID基站的天线,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由于天线顶端受到外物碰撞或狂风吹拂而导致的天线与基站壳体之间出现晃动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RFID基站的天线,包括两个左右对称的天线主体,所述天线主体外侧的顶部设置有顶部固定机构,所述天线主体外侧的底部设置有底部固定机构,所述天线主体的底部活动连接有传输端子,所述传输端子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底端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基站前壳,所述基站前壳的背面活动连接有基站后壳,所述基站前壳和基站后壳通过螺栓进行连接,通过对顶部固定机构和底部固定机构的使用,并首先使扣座与连接座进行连接,有利于保证整个底部固定机构的抗震强度,然后使顶部固定机构与底部固定机构进行连接,可以将天线主体进行固定,防止天线主体受撞击,影响信号的传输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固定机构包括底部限位环,所述底部限位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短杆,多个所述连接短杆的底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连接环,所述连接环的底端固定连接有扣座,所述扣座活动套接在连接座的外部,通过对连接短杆的使用,有利于信号从底部限位环与连接环之间传出。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两侧的底部均固定连接有限位条,所述扣座内部两侧的底端均固定连接有夹片,两个所述夹片分别位于两个限位条的底端,通过对限位条和夹片的使用,便于在扣座套接在连接座的外部之后,限制扣座运动,保证扣座和连接座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进一步地,所述底部限位环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外螺纹套管,所述顶部固定机构包括内螺纹套管,所述内螺纹套管与外螺纹套管进行螺纹连接,通过对内螺纹套管和外螺纹套管的使用,一方面便于使顶部固定机构和底部固定机构进行拆分,便于进行收纳,另一方面便于通过控制内螺纹套管与外螺纹套管的螺纹连接情况,来对天线主体的顶部进行固定,操作较为方便。
进一步地,所述内螺纹套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顶部限位盘,所述顶部限位盘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多个连接长杆,多个所述连接长杆的顶端固定连接有同一个限位帽,通过利用多个连接长杆将顶部限位盘与限位帽进行连接,便于信号由限位帽与顶部限位盘之间传出。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帽的顶部开设有柱形孔,通过对柱形孔的使用,便于信号从顶部传出,保证天线主体良好的功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市津钰创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市津钰创生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2841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防水散热型LED光源支架
- 下一篇:一种内燃机用余热回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