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24117.8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515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胡永胜;张明建;田卫泉;王大海;张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商都县集美新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7D17/00 | 分类号: | F27D17/00;F27D3/15;C01B32/205;F04B35/0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013450 内蒙古***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极 负极 材料 生产 石墨 余热 回收 发电 供热 装置 | ||
1.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包括回收外壳(1),所述回收外壳(1)左侧开设有进气口(2);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开合装置(11),所述开合装置(11)设置于回收外壳(1)右侧上端,所述开合装置(11)包括外壳(111)、驱动组件(112)、移动板(113)、滚轮(114)、支撑杆(115)、连接杆(116)和密封组件(117),所述外壳(111)下端与回收外壳(1)相连接,并且外壳(111)内部设置有驱动组件(112),所述驱动组件(112)右侧与移动板(113)相连接,并且移动板(113)内部下端通过滚轮(114)与支撑杆(115)滑动连接,所述连接杆(116)上端与移动板(113)固定连接,并且连接杆(116)中部与滤板(10)相连接,所述密封组件(117)设置于滤板(10)外侧内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组件(112)包括电机(1121)、转板(1122)、压簧(1123)、驱动杆(1124)、滑块(1125)和推动架(1126),所述电机(1121)设置于外壳(111)内部中端,并且电机(1121)前侧与转板(1122)相连接,所述转板(1122)内部右侧设置有压簧(1123),并且压簧(1123)左侧与驱动杆(1124)相贴合,所述驱动杆(1124)左侧与滑块(1125)转动连接,并且滑块(1125)与推动架(1126)左侧滑动连接,所述推动架(1126)右侧与移动板(113)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117)包括气缸(1171)、导杆(1172)、活塞杆(1173)、密封筒(1174)、连接件(1175)和密封圈(1176),所述气缸(1171)设置于滤板(10)内部上端,并且气缸(1171)右侧与导杆(1172)转动连接,所述导杆(1172)中部与滤板(10)转动连接,并且导杆(1172)上端与活塞杆(1173)滑动连接,所述活塞杆(1173)右侧与密封筒(1174)滑动连接,并且密封筒(1174)右侧与连接件(1175)相连接,所述连接件(1175)上端与密封圈(1176)相连接,并且密封圈(1176)外侧与回收外壳(1)相贴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外壳(1)右侧开设有出气口(3),并且回收外壳(1)中部外侧紧固连接有固定架(4),所述回收外壳(1)左侧顶部相连接有进水管(5),并且进水管(5)下端与循环管(6)相连接,所述循环管(6)右侧上端与出水管(7)相连接,所述回收外壳(1)内部设置有换热管道(8),并且换热管道(8)外侧等距设置有多块导热垫片(9),所述导热垫片(9)外侧与循环管(6)相贴合,所述回收外壳(1)内部右侧设置有滤板(10)。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板(1122)、压簧(1123)、驱动杆(1124)与滑块(1125)呈横向同一直线设置,并且驱动杆(1124)与转板(1122)内部滑动插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推动架(1126)整体呈L状,并且推动架(1126)左侧与滑块(1125)滑动连接处光滑无倒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杆(1172)与活塞杆(1173)左侧开设长条状凹槽滑动连接,并且导杆(1172)整体呈圆弧长条状。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电极负极材料生产用石墨化炉余热回收发电供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1175)左侧与顶部均设置有连接处,并且连接件(1175)左侧与上端分别与密封筒(1174)和密封圈(1176)密封插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商都县集美新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商都县集美新碳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24117.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热缩防水预绝缘端子
- 下一篇:一种电石筛分楼除尘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