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超薄电磁炉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14098.0 | 申请日: | 2021-12-0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218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曹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曹玉霞 |
主分类号: | F24C7/06 | 分类号: | F24C7/06;F24C7/08;F24C15/00;F24C15/08;H05B6/42;H05K7/20 |
代理公司: | 佛山市名诚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93 | 代理人: | 卢志文 |
地址: | 4233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超薄 电磁炉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超薄电磁炉结构。本实用新型的超薄电磁炉结构,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电磁线圈组件、容纳部以及设置有球缺形的凹陷槽的炉主体,电磁线圈组件与凹陷槽匹配;仰视时容纳部完全位于炉主体内并且电磁线圈组件完全位于容纳部内。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在稳定放置锅的前提下,能够使炉主体视觉上较薄;有利于减小从炉主体的从容纳部超出的部分的厚度;能够实现对电磁线圈组件和/或电路板的散热。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磁炉技术领域,特别涉及超薄电磁炉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的电磁炉,包括整体为长方体形的炉体,炉体包括电磁线圈组件、容纳部以及设置有球缺形的凹陷槽的炉主体。
综上,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第一,相比于面板为平面的电磁炉,由于凹陷槽向下凹陷,导致电磁炉的整体厚度增加,使得电磁炉的实际厚度、视觉上的厚度较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解决或者缓解上述第一个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手段为,超薄电磁炉结构,包括炉体,炉体包括电磁线圈组件、容纳部以及设置有球缺形的凹陷槽的炉主体,电磁线圈组件与凹陷槽匹配;仰视时容纳部完全位于炉主体内并且电磁线圈组件完全位于容纳部内。
本实用新型达到的效果为,在稳定放置锅的前提下,能够使炉主体视觉上较薄。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炉主体设置有至少三个支撑脚且支撑脚均位于容纳部外,支撑脚向下超出容纳部。
放置炉体时比较稳定,能够使容纳部悬空。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电磁线圈组件电性连接的电路板,电路板整体为L形从而具备第一端及第二端,容纳部设置有容纳腔,电路板设置在容纳腔内且位于电磁线圈组件的下方,俯视时第一端及第二端均与电磁线圈组件之间存在重叠的部分。
有利于减小从炉主体的从容纳部超出的部分的厚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位于电磁线圈组件的下方的散热风扇,俯视时散热风扇与电磁线圈组件之间存在重叠的部分。
有利于减小从炉主体的从容纳部超出的部分的厚度。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容纳腔内设置板聚风侧壁,聚风侧壁内风扇安装腔,散热风扇设置在风扇安装腔内,聚风顶盖设置在聚风侧壁的顶端,使得风扇安装腔与电磁线圈组件和/或电路板连通,容纳部设置有第二风口以及正对散热风扇的第一风口。
能够实现对电磁线圈组件和/或电路板的散热。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第二端靠近散热风扇且设置有散热片,第二风口设置在容纳部侧壁,散热片位于第二风口、散热风扇之间。
能够使得空气流经散热片以及电路板,提高对电路板的散热效果。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与电路板电性连接的控制板,容纳部内设置有与聚风侧壁连接的分隔侧壁,控制板设置在聚风侧壁的外侧。
能够避免控制板受到高温影响、提高控制板的寿命。
综上,本实用新型能够达到以下技术效果,
1}在稳定放置锅的前提下,能够使炉主体视觉上较薄。
2}有利于减小从炉主体的从容纳部超出的部分的厚度。
3}能够实现对电磁线圈组件和/或电路板的散热。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超薄电磁炉结构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超薄电磁炉结构的侧视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曹玉霞,未经曹玉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1409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用于环保场地调查的三维地球物理勘探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药片的夹取镊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