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穿设有管道的自然通风冷却塔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07893.7 | 申请日: | 2021-12-01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583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发明(设计)人: | 荣立爽;陈良;赵光士;牛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C1/00 | 分类号: | F28C1/00;F28F2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申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4 | 代理人: | 艾晶 |
地址: | 100120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设有 管道 自然通风 冷却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穿设有管道的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管道和外侧面具有肋条的塔筒,管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内部管道段、第一预埋管道段、第二预埋管道段和外部管道段;内部管道段位于塔筒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外部管道段位于塔筒外;第二预埋管道段埋设在肋条内,沿着肋条从底部向上延伸,其下端与外部管道段相连通,其上端与第一预埋管道段相连通,第一预埋管道段的另一端沿塔筒横向向内穿过塔筒的筒壁并与内部管道段相连通。本实用新型的冷却塔避免了塔筒开洞及预埋铁件、在塔筒外高空焊接管道、封堵孔洞等工序,安全性更高,施工时间更短、难度及造价更低,此外有效避免了管道的腐蚀,且使冷却塔更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冷却塔设计与施工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穿设有管道的自然通风冷却塔。
背景技术
钢筋混凝土自然通风冷却塔是热力发电厂中常见的冷却设备,对于一些冷却塔,在建设时需要将管道穿过冷却塔塔筒的筒壁,该管道用于容纳电线或用于输送水。现有的在钢筋混凝土冷却塔塔筒中穿设管道的方案为,冷却塔塔筒施工时在所需穿管道的标高处预留孔洞,并在孔洞下方的塔筒筒壁上每隔一定距离预留预埋铁件,管道安装时焊接到预埋铁件上,穿过开洞后,再将孔洞进行封堵,此过程在塔筒施工完成后进行,需要在塔筒外高空焊接、封堵等,施工时间长、费用高、难度大且危险性高。同时,冷却塔开洞位置需进行加固,若不加固或加固不彻底则会导致塔筒安全性较差。此外,施工完成后管道外露在冷却塔塔筒外部,会受到空气、雨水等的腐蚀,导致使用寿命降低,并且外露的管道也会影响塔筒的整体美观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现有的在钢筋混凝土冷却塔塔筒中穿设管道的方案工序复杂、施工难度大,且施工完成后管道暴露在外,易被腐蚀,同时影响美观。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穿设有管道的自然通风冷却塔,包括管道和外侧面具有肋条的塔筒,管道包括依次相连通的内部管道段、第一预埋管道段、第二预埋管道段和外部管道段;内部管道段位于塔筒围成的内部空间中,外部管道段位于塔筒外;第二预埋管道段埋设在肋条内,沿着肋条从底部向上延伸,其下端与外部管道段相连通,其上端与第一预埋管道段相连通,第一预埋管道段的另一端沿塔筒横向向内穿过塔筒的筒壁并与内部管道段相连通。
进一步的,内部管道段和第一预埋管道段之间通过第一法兰件固定连接;第一预埋管道段和第二预埋管道段之间直接地相连接;第二预埋管道段和外部管道段之间通过第二法兰件固定连接。
进一步的,第一法兰件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固定设置于第一预埋管道段末端,且该末端延伸至塔筒围成的空间内;第一法兰件的另一部分固定设置于内部管道段靠近第一预埋管道段的一端;第二法兰件包括相互对接固定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固定设置于第二预埋管道段下端,且该下端延伸出肋条外,第二法兰件的另一部分固定设置于外部管道段靠近第二预埋管道段的一端。
进一步的,塔筒及肋条内具有钢筋,第一预埋管道段4和第二预埋管道段5分别与塔筒及肋条内的钢筋通过扎丝绑扎固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1、避免了冷却塔塔筒开洞,塔筒的安全性更高。
2、避免了在塔筒预留预埋铁件及后续的在塔筒外高空焊接、塔筒孔洞封堵等工序,降低了造价,缩短了施工时间,提高了施工安全性。
3、管道位于塔筒肋条内部,不外露,不与外部空气、雨水等接触,避免了管道的腐蚀,同时使冷却塔整体更加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实施方式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实施方式的右视结构示意图。
图号说明:1、肋条;2、塔筒;3、内部管道段;4、第一预埋管道段;5、第二预埋管道段;6、外部管道段;7、第一法兰件;8、第二法兰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华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0789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