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同时供热和生产喷播基质原料的多功能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2123001908.9 | 申请日: | 2021-12-0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09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赵宏伟;王晓宇;马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C3/00 | 分类号: | F23C3/00;F23C7/00;F23K1/02;F23J15/02;B03C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16000 辽宁省大连市高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时 热和 生产 基质 原料 多功能 锅炉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时供热和生产喷播基质原料的多功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静电除尘器、锅筒和支架,所述锅炉本体包括横向炉膛、竖向炉膛、炉拱、一次进风管、二次进风管、三次进风管、渣斗和烟道,竖向炉膛布设于横向炉膛上部一侧,所述竖向炉膛内设有炉拱,所述一次进风管和二次进风管并列位于横向炉膛上部,所述三次进风管位于横向炉膛下部,与竖向炉膛对齐,所述静电除尘器包括进管口、出管口和灰斗。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锅炉通过改变炉膛设计,延长了燃烧产物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掺烧剂能够与煤粉充分反应,提高了燃烧产物灰渣和粉煤灰中玻璃体的含量,使得灰渣和粉煤灰活性增强,作为喷播基质原料时提高了喷播基质的粘聚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同时供热和生产喷播基质原料的多功能锅炉。
背景技术
煤灰(包括粉煤灰和灰渣)是燃煤的固体废弃物,其特性受很多因素的制约。影响煤灰特征的主要因素有煤的种类、煤的产地、燃烧特性(如锅炉类型、燃烧条件、排放方式等)。其中煤的燃烧特性对所产生煤灰的可加工利用性的影响最为重要。
煤灰主要成分SiO2、Al2O3、Fe3O4、FeO,还有少量的CaO、MgO等,具有吸附、净化、催化等作用,具有一定的活性,在水的作用下能与碱性物质或者硫酸盐发生化学反应,生成具有胶凝性质的稳定化合物。但将煤灰用于高陡边坡的喷播基质原料使用时,由于煤灰中活性物质玻璃体等含量少,使得喷播基质粘聚力不足,需要对煤粉进行改性。
通过煤粉燃烧时,采用添加掺烧剂的方式改性煤灰,但是传统的煤粉锅炉,煤灰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一般为3~5秒,煤粉与掺烧剂反应不够充分,煤灰中玻璃体含量提升不够,继续对传统的煤粉锅炉进行改造,延长燃烧产物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同时供热和生产喷播基质原料的多功能锅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同时供热和生产喷播基质原料的多功能锅炉,包括:锅炉本体、静电除尘器、锅筒和支架,所述锅炉本体包括横向炉膛、竖向炉膛、炉拱、一次进风管、二次进风管、三次进风管、渣斗和烟道,竖向炉膛布设于横向炉膛上部一侧,所述竖向炉膛内设有炉拱,所述一次进风管和二次进风管并列位于横向炉膛上部,所述三次进风管位于横向炉膛下部,与竖向炉膛对齐,所述静电除尘器包括进管口、出管口和灰斗。
进一步地,所述炉拱布设在竖向炉膛的下部前后两侧,所述炉拱呈三角形凸起,且前后两侧的炉拱相互对称布置。
进一步地,所述渣斗设置在锅炉本体下部,所述锅筒设置在锅炉本体顶部。
进一步地,所述烟道与静电除尘器的进管口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锅炉本体和静电除尘器由支架固定,所述支架由碳钢制成。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锅炉将炉膛设置呈“L”型结构,煤粉和掺烧剂混合物经一次风和二次风由横向炉膛向下喷火,火焰在横向炉膛内与三次风相遇后进入竖向炉膛,火焰呈“U”型,整体延长得了火焰在炉膛内的行程,通过设计三角形凸起的炉拱,进一步增加了煤粉和掺烧剂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烟气扰动能力,保证了煤粉和掺烧剂在炉膛内燃烧时间不小于5秒,使得煤粉充分燃烧,提高了燃烧效率,同时保证了煤粉与掺烧剂能有充分地反应时间,使获得的灰渣和粉煤灰能够满足喷播基质要求。
本实用新型多功能锅炉通过改变炉膛设计,延长了燃烧产物在炉膛内的停留时间,使得掺烧剂能够与煤粉充分反应,提高了燃烧产物灰渣和粉煤灰中玻璃体的含量,使得灰渣和粉煤灰活性增强,作为喷播基质原料时提高了喷播基质的粘聚力,使得喷播基质原料能够满足63.5°以上坡度边坡的喷播要求。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大连地拓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3001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