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99973.9 | 申请日: | 2021-12-0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247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周东平;侯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晶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F5/00 | 分类号: | B21F5/00 |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方略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7 | 代理人: | 陈慕禾 |
| 地址: | 212000 江苏省镇江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外壳 引线 工装 | ||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包括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第一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通孔两侧设有凹槽,第二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凸台,凸台与通孔相适配。外壳引线为电连接器的外壳引线,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引线,引线贯穿外壳通过玻珠固定设置,打扁工装设置于电连接器的外壳内中间位置,引线的待打扁部位在凹槽内。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均为方形结构,通孔为方形通孔,凸台为方形凸台。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打扁工装,可实现打扁工装组件稳定夹持住待打扁的引线,保证产品合格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引线打扁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
背景技术
电连接器封焊后,外壳的引线需进行打扁,目前引线打扁领域没有一次到位的打扁工装模具,现有模具结构复杂,加工耗时耗力。采用常规的电火花技术,引线打扁耗时长,加工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提供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外壳引线打扁工装,所述打扁工装包括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所述第一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通孔,所述通孔两侧设有凹槽,所述第二打扁组件的中心位置设有凸台,所述凸台与所述通孔相适配。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引线为电连接器的外壳引线,所述电连接器包括外壳、引线,所述引线贯穿外壳通过玻珠固定设置,所述打扁工装设置于电连接器的外壳内中间位置,所述引线的待打扁部位在凹槽内。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均为方形结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和第二打扁组件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通孔为方形通孔,所述凸台为方形凸台,所述凸台的四角均进行了倒圆角处理。
进一步的,所述凹槽有两个,平行设置于通孔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打扁组件的两侧还一体设置有装配平台,所述装配平台垂直设于在凹槽的两侧。
进一步的,所述打扁工装的材质为冷作模具钢--Cr12MoV
进一步的,所述冷作模具钢--Cr12MoV的洛氏硬度为58~62HRC。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的装配及工作原理为:首先进行装配,将打扁工装组件安置于电连接器的外壳中部,其中第一打扁组件在下,第二打扁组件在上,将引线放置于第一打扁组件的凹槽内,第二打扁组件的凸台放置于第一打扁组件的通孔内,装配完成后将装配体放置于手板压床的底座上,操作手柄使手板压床的立杆接触第二打扁组件,进行挤压,实现引线打扁;打扁完成后去除打扁工装,完成打扁加工。如图5,为打扁工艺后的电连接器。
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外壳引线打扁工装,结构简单、易于加工,一次工装即可加工完成,操作方便快捷,可大大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打扁工装,可实现打扁工装组件稳定夹持住待打扁的引线,保证产品合格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电连接器3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一打扁组件1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第二打扁组件2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打扁工装的装配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打扁工艺后电连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引线打扁前后的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晶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镇江晶鼎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9997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头中心孔研磨机
- 下一篇:一种角度可调型的监控设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