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灯板结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94240.6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876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 发明(设计)人: | 张小齐;彭益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F1/13357 | 分类号: | G02F1/13357 |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黄俊 |
| 地址: | 518109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板结 直下式 背光 模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板结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该灯板结构包括线路板以及设置在线路板上的若干LED光源与反射机构;线路板上设有导光层,导光层上设有若干凹面结构,LED光源与反射机构设置于导光层内,且凹面结构位于LED光源的上方,以使反射机构与凹面结构反射扩散LED光源发出的光线。该灯板结构中LED光源与反射机构设置于线路板上的导光层内,导光层上设有若干凹面结构,且凹面结构位于LED光源的上方,以使反射机构与凹面结构反射扩散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增加光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光晕、灯眼现象,提升亮度均匀性。应用了该灯板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能优化结构,减薄厚度,提高视觉效果和显示对比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背光模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灯板结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背景技术
直下式背光模组相比其结构的背光模组,最大优势在于能实现分区显示,应用于如平板等产品中,产品的显示屏能具有更好的显示效果,且产品厚度可以降低。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设有有光源的灯板、多层光学膜片等构件,其灯板上的光源经过多层光学膜片处理后实现显示亮度均匀;在灯板上设置反射分割机构,将灯板上的光源隔离成一个个显示分区,从而达到更好的显示效果。现有结构中为了减少LED的使用数量,一般采用大角度发光芯片和多层散射膜的结构,但是容易导致HDR显示时光晕、灯眼现象严重,影响视觉效果和显示对比度。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所述的至少一种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灯板结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灯板结构,包括线路板以及设置在所述线路板上的若干LED光源与反射机构,其中,
所述线路板上设有导光层,所述导光层上设有若干凹面结构,所述LED光源与所述反射机构设置于所述导光层内,且所述凹面结构位于所述LED光源的上方,以使所述反射机构与所述凹面结构反射扩散所述LED光源发出的光线。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板结构,LED光源与反射机构设置于线路板上的导光层内,导光层上设有若干凹面结构,且凹面结构位于LED光源的上方,以使反射机构与凹面结构反射扩散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增加光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光晕、灯眼现象,提升亮度均匀性。
进一步地,所述反射机构包括设置所述线路板上的反射层以及若干设置于所述LED光源之间的反光锥体,所述反光锥体位于所述反射层的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凹面结构内设有油墨层。
进一步地,所述LED光源的顶部设有反光层。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LED光源阵列设置。
进一步地,若干所述LED光源通过驱动电路排布设置分割为多个显示分区。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直下式背光模组,包括光学膜片、与所述光学膜片连接的如上述所述的灯板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光学膜片包括依次顺序连接的结构膜、光转换膜以及增光膜,且所述结构膜与所述导光层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结构膜的边缘设有荧光粉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灯板结构及直下式背光模组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灯板结构,LED光源与反射机构设置于线路板上的导光层内,导光层上设有若干凹面结构,且凹面结构位于LED光源的上方,以使反射机构与凹面结构反射扩散LED光源发出的光线,增加光的均匀性,避免出现光晕、灯眼现象,提升亮度均匀性。应用了该灯板结构的直下式背光模组,能优化结构,减薄厚度,提高视觉效果和显示对比度。
本实用新型其他的技术效果在说明书中结合具体结构指出。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隆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942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