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自然通风冷却板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86608.4 | 申请日: | 2021-12-01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359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03 |
| 发明(设计)人: | 吴勤用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伏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554;H01M10/6556;H01M10/6562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310051 浙江省杭州市滨***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锂电池 自然通风 冷却 组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自然通风冷却板组件,以两片冷却板为一组,将其开有通风槽一面相对,每片的限位凸起分别卡入另一片的限位卡槽中,两片冷却板上的通风槽两两相对组成一排平行的通风孔道。电池成组时,按照每两片电池侧面之间放置一组冷却板组件的方式排列电池和冷却板组件,当电池组充放电时,锂电池产生的热量传导给冷却板,冷却板的温度升高,加热通风孔道内的空气,空气受热膨胀密度降低,向上流出通风孔道,由于烟囱效应,底部冷空气流入通风孔道进行补充,即可在电池组底部空间、通风孔道和电池组顶部空间形成空气的自然流通,高效实现对电池组的散热冷却效果,进而达到提高电池组安全性并延长电池使用寿命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成组的技术领域,特别是软包或方形锂电池成组的散热系统。
背景技术
单个锂离子电池电压和容量有限,在实际应用中通常需要将一定数量的单体电池进行合理的串、并联组成电池组,以满足所需的电压和容量。在多个单体电池堆叠成电池组的情况下,电池充放电过程中的产热将更加集中,电池组温升比单体电池更明显。因此电池组必须配备合理的散热措施,以避免使用中电池组温度过高造成电池性能下降、寿命受损,甚至发生热失控进而引发起火燃烧等事故。通常的做法是在相邻电池间放置导热良好的冷却板,将电池内部产热传导至电池组外部,然后通过外接散热片、风扇或者液冷系统,将热量传导给空气或者冷却液,以达到控制电池组温度的效果。
简单的冷却板散热方案通过冷却板将电池组内部的热量传导到电池组外侧,并通过传导和对流将热量散发到空气中,因冷却板与空气接触面积有限,散热冷却效果不佳。通过将冷却板连接至附加的散热片,或者外加散热风扇、液冷管道系统等,可显著改善散热效果。但这些措施均需占用较大的额外空间,在空间有限的场景下无法使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解决现有方案中的问题,提出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自然通风冷却板,采用在冷却板上构造通风孔道的方式,利用烟囱效应,在通风孔道中形成上升气流,利用流动的空气高效带走冷却板从电池吸收的热量,达到良好的散热效果。其散热效率明显高于普通冷却板,占用空间又显著小于其它附带外部设备的冷却方案,可有效降低电池组温度,提高使用安全性并延长电池寿命,适用于软包或方形锂电池构成的电池组。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用于锂电池组的自然通风冷却板组件,其特征在于:冷却板组件包括两块冷却板(1),冷却板(1)包括多个通风槽(2)、限位凸起(3)和限位卡槽(4),通风槽(2)、限位凸起(3)和限位卡槽(4)一体成型在冷却板(1)同一平面内,限位凸起(3)和限位卡槽(4)分别位于冷却板(1)两侧端位,多个通风槽(2)间隔均匀、大小一致的排列在冷却板(1)中部并向两端延伸至限位凸起(3)和限位卡槽(4)处,冷却板组件由两片冷却板(1)带通风槽的一面相对扣合而成,将一片冷却板(1)的限位凸起(3)卡入另一片冷却板(1)的限位卡槽(4)中,两片冷却板(1)的通风槽(2)两两相对组合成一排完整的通风孔道。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1)由金属铝、铜、铝合金或其它轻质合金制成,厚度为1.5~3mm。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槽(2)宽度为1~2mm,槽深0.5~1mm,两槽之间相距0.5~1mm。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槽(2)的横截面形状选自1/2的圆形、多边形、花瓣形、星型或者锯齿形的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通风槽(2)数目可根据锂电池组的长度结合通风槽(2)的宽度确定。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3)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矩形向上突起,所述限位卡槽(4)截面形状为半圆形或矩形向下凹陷,与限位凸起(3)保持一致相互契合。
作为优选,所述限位凸起(3)宽度为1~2mm,高度为0.5~1mm。
作为优选,所述冷却板(1)的外部长、宽,与所配合成组的方形或软包锂电池组所用单体锂电池(5)长、宽尺寸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伏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伏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8660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催化剂性能评价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内科护理用废液清洁处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