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85325.8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131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强;肖海河;张小文;李白清;金海族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50/209 | 分类号: | H01M50/209;H01M50/20;H01M50/50 |
| 代理公司: | 中国贸促会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1038 | 代理人: | 师晓芳 |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单体 用电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壳体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与第二方向垂直且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且壳体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开口以及与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开口,侧开口的覆盖面积小于侧壁的面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电极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包括主体部和从主体部伸出的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端盖与壳体连接以覆盖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以及顶开口以使壳体封闭。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设置在端盖上,且第一极柱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极柱与第二极耳电连接。本申请的电池单体的装配难度低。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池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
背景技术
由于锂离子等电池具有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循环使用次数多、存储时间长等优点,在各类设备中得到广泛应用。
在电池技术的发展中,除了提高电池的性能外,装配问题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问题,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及用电装置,以降低电池单体的装配难度。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池单体,电池单体包括壳体、电极组件、端盖、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壳体包括与第一方向垂直且间隔设置的两个侧壁以及与第二方向垂直且连接两个侧壁的底壁,两个侧壁和底壁围合形成容纳腔,且壳体具有在第三方向上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开口以及与底壁相对设置的顶开口,两个侧开口包括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侧开口的覆盖面积小于侧壁的面积,第一方向、第二方向和第三方向相互垂直,电极组件设置在容纳腔内且包括主体部和从主体部伸出的极性相反的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端盖与壳体连接以覆盖第一侧开口和第二侧开口以及顶开口以使壳体封闭。第一极柱和第二极柱设置在端盖上,且第一极柱与第一极耳电连接,第二极柱与第二极耳电连接。
本申请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中,壳体包括底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共三个壁面,在装配时可将壳体的两个侧壁相对于底壁向外倾斜进而形成扩口,那么电极组件在入壳时的移动方向不需要与开口面严格保持垂直,进而降低装配难度。而且壳体包括三个开口,那么电极组件在入壳时可从三个方向入壳,装配灵活度高,进一步降低装配难度。
在一些实施例中,壳体通过在侧壁和底壁的连接处折弯一体成型。壳体包括底壁和相对设置的两个侧壁,可以采用简单的折弯工艺形成,省去了现有壳体加工过程中采用的拉伸、挤铝等工艺,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主体部的第三方向的两端伸出,端盖包括设置第一极柱的第一端盖和设置第二极柱的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体设置。第一极耳和第二极耳分别从主体部的两端伸出,将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分体设置,可方便端盖上的极柱与极耳焊接后,再进行转动实现与壳体的装配。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覆盖第一侧开口和至少部分顶开口,第二端盖覆盖第二侧开口和至少部分顶开口,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连接。第一端盖覆盖第一侧开口和至少部分顶开口,第二端盖覆盖第二侧开口和至少部分顶开口,这样使得端盖由两部分构成即可实现对壳体的所有开口的覆盖,进而简化装配时的焊接步骤。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对称设置。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对称设置,也就是说第一端盖的第二分体和第二端盖的第四分体的长度相等。这样使得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结构尺寸相同,在制造时可统一化制造,进而降低制造成本。
在一些实施例中,第一端盖包括覆盖第一侧开口的第一分体和覆盖至少部分顶开口的第二分体,第二端盖包括覆盖第二侧开口的第三分体和覆盖至少部分顶开口的第四分体,第一分体上设置有第一极柱,第三分体上设置有第二极柱,第二分体和第四分体连接。在将第一端盖上的第一极柱与第一极耳连接并将第二端盖上的第二极柱与第二极耳连接,然后将第二分体和第四分体连接即可端盖与电极组件之间的装配,装配过程简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8532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节能环保型废气净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燃烧均匀的燃气炉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