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82825.6 | 申请日: | 202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862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程实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英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5B19/042 | 分类号: | G05B19/042;G01D21/02 |
代理公司: | 成都正德明志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360 | 代理人: | 万雪松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imx8mn 处理器 工业 控制系统 | ||
1.一种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器检测模块、电路检测模块、串行通信模块、摄像头、中央处理器、脉冲发生电路、TFT液晶触摸显示屏、LED指示灯和电源;其中机器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振动传感器,电路检测模块包括电压监测器、电流监测器、过载监测器;
所述机器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串行通信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电路检测模块的输出端通过串行通信模块与中央处理器的第一输入端相连;所述摄像头的输出端与中央处理器的第二输入端相连;所述中央处理器的输出端与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入端相连;所述脉冲发生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TFT液晶触摸显示屏的输入端和LED指示灯供电的输入端相连;
电源用于对机器检测模块、电路检测模块、串行通信模块、摄像头、中央处理器、脉冲发生电路、TFT液晶触摸显示屏和LED指示灯供电。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包括iMX8MN处理器芯片;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独立接口RGMII与PHY芯片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第一GPMI接口与DM9000C芯片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接内存DDR4;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分别通过两个串口Uart和一个标准接口RS232与第一插排CN1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第一I2C接口与触摸屏控制器TSC2007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的LCD背光设置为PWM模式;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显示接口MIPI_DSI与芯片SN65DSI184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四个接口的集线器usb2514扩展四路USB Host 2.0口;所述PHY芯片、DM9000C芯片、触摸屏控制器TSC2007和芯片SN65DSI184分别与第一插排CN1相连;
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第二I2C接口与实时时钟芯片ISL1208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与两个晶振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分别通过32个GPIO口、1个OTG/PCIe口、第一SPI口、第三I2C口和一个SD/SDIO口与第二插排CN2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eMMC芯片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第二GPMI接口与CH438Q芯片相连;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通过第二SPI口与MCP2518FD芯片相连;所述实时时钟芯片ISL1208、CH438Q芯片和MCP2518FD芯片分别与第二插排CN2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插排CN1设置A、B和C三列;所述第二插排CN2设置D、E和F三列;且每列均设置22芯;所述第一插排CN1的A列和所述第二插排CN2的F列设置在主板两个外侧;所述第一插排CN1的C列和所述第二插排CN2的D列设置在主板两个内侧。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四路USB Host 2.0口的两路口与第一插排CN1相连,另两路口与第二插排CN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iMX8MN处理器芯片接BD71847A电源。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iMX8MN处理器的工业控制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源包括电容C1;所述电容C1的两端作为电源的输入端;所述电容C1的一端与变压器T1原边的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T1原边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2和保险丝F的一端相连,所述保险丝F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的负极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所述电容C1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1副边的一端相连,所述变压器T1副边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电容C3和电阻R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4的负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
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分别与二极管D3的负极、接地有极电容C4的正极、电阻R2的一端和变压器T2的第一原边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的另一端与电阻R3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3的另一端与变压器T2的第二原边的一端相连;
所述二极管D1的正极分别与二极管D4的正极、电阻R4的一端和电阻R13的一端相连,并接地;所述电阻R4的另一端与电容C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5的另一端分别与三极管Q2的基极、稳压二极管D7的负极、电阻R9的一端和电阻R10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6的一端和三极管Q1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发射极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6的负极和电阻R7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变阻器VR的滑动接线端相连;所述变阻器VR的第一接线端与电阻R5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与有极电容C6的正极相连;所述变阻器VR的第二接线端与电阻R8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5的另一端、电阻R6的另一端和电阻R7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5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5的正极与变压器T2的第三原边的一端相连;所述有极电容C6的负极、电阻R8的另一端、稳压二极管D6的正极和电阻R10的另一端分别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
所述三极管Q2的发射极与电阻R12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与三极管Q3的集电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基极分别与三极管Q2的集电极和电阻R1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1的另一端与稳压二极管D7的正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3的发射极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电阻R12的另一端分别与有极电容C8的正极和二极管D8的负极相连;所述二极管D8的正极分别与电容C7的一端、二极管D9的负极和变压器T2的第二原边的另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7的另一端和二极管D9的正极分别与电阻R14的一端相连;所述有极电容C8的负极分别与变压器T2的第二原边的一端和三极管Q4的基极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与电阻R15的一端相连;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分别与变压器T2的第一原边的另一端、电容C9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9的另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14的另一端、电阻R15的另一端和电阻R16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3的另一端相连,并与变压器T2的第三原边的另一端相连;
所述变压器T2的第三原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容C10的一端和电阻R17的一端相连;所述电容C10的另一端和电阻R17的另一端分别与变压器T2的第一副边的一端相连,并接地;所述变压器T2的第一副边的另一端分别与电阻R18的一端、电容C13的一端和二极管D10的正极相连;所述电阻R18的另一端与电容C11的一端相连;所述二极管D10的负极、电容C13的另一端和电容C11的另一端分别与接地有极电容C12的正极相连,且与接地电阻R19相连,并作为电源的第一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0V;
所述变压器T2的第二副边的一端与电容C15的一端和二极管D11的正极相连,所述变压器T2的第二副边的另一端接地;所述电容C15的另一端分别与二极管D11的负极、接地有极电容C14的正极、接地电阻R20的一端和电阻R21的一端相连;所述电阻R21的另一端与接地稳压二极管D12的负极相连,并作为电源的第二输出端,输出电压为5V。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英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英创信息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82825.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