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电堆支脚的减震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68317.2 | 申请日: | 2021-11-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632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7 |
| 发明(设计)人: | 赵树钊;陈朋;居康康;梁鹏;邵恒;李晓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8/2465 | 分类号: | H01M8/2465;H01M8/2475 |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宣慧兰 |
| 地址: | 201412 上海市奉贤区中国(上海)***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燃料电池 电堆支脚 减震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电堆支脚的减震结构,包括电堆本体和固定底座,固定底座设有多个固定槽,电堆本体设有多个电堆支脚,电堆支脚的一端设于电堆本体的固定外壳上,另一端固定于固定槽中,电堆支脚与固定槽之间设有缓冲垫片。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降低车载环境的冲击振动传递到电堆的强度,提高车载环境下电堆的稳定性和鲁棒性,降低电堆外壳和堆芯的强度需求等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燃料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电堆支脚的减震结构。
背景技术
燃料电池在生产完成后,需要通过设定好的运输路线将成品运输至所需的各个行业。但是在燃料电池运输的过程中,现有技术未考虑电堆整体对车载环境下的振动冲击的承受能力,若在行车过程中遇到较大的颠簸或晃动,则容易导致电堆在车载环境下受震变形,严重时甚至存在发生氢气泄漏风险。现有的解决方案中为了保证整堆可靠性而通过增加外壳结构强度来减少电堆在运输过程中直接受到的冲击,但是外壳结构强度的增加将会导致电堆重量大幅提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电堆整体对车载环境下的振动冲击的承受能力不足导致受震变形或氢气泄漏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电堆支脚的减震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基于燃料电池电堆支脚的减震结构,包括电堆本体和固定底座,所述固定底座设有多个固定槽,所述电堆本体设有多个电堆支脚,所述电堆支脚的一端设于电堆本体的固定外壳上,另一端固定于所述固定槽中,所述电堆支脚与固定槽之间设有缓冲垫片。
所述缓冲垫片包裹住电堆支脚的侧面和底面。
所述缓冲垫片粘接在固定槽的内侧壁上。
所述电堆支脚上设有多个第一固定孔。
所述固定槽上设有多个第二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固定孔设于固定槽的底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数量相同。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的尺寸相同。
所述电堆支脚和固定槽由第一固定孔和第二固定孔通过螺栓固定在一起。
所述固定底座还包括固定板,所述固定槽设于固定板的顶面上。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板的底面上也设有缓冲垫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将电堆支脚固定在固定底座的固定槽中,在电堆支脚的侧面和底面设置缓冲垫片进行保护,而且在固定底座的固定板的底面上同样设置了缓冲垫片,通过缓冲垫片有效降低了车载环境的冲击振动传递到电堆的强度,提高了车载环境下电堆的稳定性和鲁棒性,从而降低电堆外壳和堆芯的强度需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电堆本体;2-电堆支脚;3-固定底座;4-缓冲垫片;5-螺栓;6-固定板;7-固定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不限于下述的实施例。
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氢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6831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海绵城市园林透水地坪结构
- 下一篇:用于土建工程的钢结构地基柱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