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心内术后体位固定夹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50602.1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579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周文婧;任燕红;牛姗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文婧 |
主分类号: | A61G7/05 | 分类号: | A61G7/05;A61F5/37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6044 | 代理人: | 任崇 |
地址: | 730000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术后 体位 固定 | ||
心内术后体位固定夹,有效的解决了患者体位约束不便的问题;包括L形的底板,底板上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夹板,底板上开设有右侧与滑槽连通的传动槽,传动槽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齿轮,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前侧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上端右侧与夹板固定连接,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后端可与齿轮接触的倒L形杆,倒L形杆后阶梯面经拉簧与底板固定连接,倒L形杆后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约束患者的体位,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约束的效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心内科护理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心内术后体位固定夹。
背景技术
心内直视术:特指心脏手术,在心脏停跳或者不停跳的情况下,打开心脏进行缺陷矫正或去除病变、安装瓣膜、血管搭桥等手术操作,以恢复心脏的解剖外观、生理功能。心内直视手术一般采用沿胸骨正中切口,急需将胸骨劈开,手术完毕后,患者必须仰卧,不得侧卧,特别在术后二个月内,更不能侧卧,否则,将导致胸骨畸形愈合。
目前,心内术后患者需要仰卧两个月,由于长时间仰卧会使患者感到疲倦,患者通常会在睡梦中无意识进行侧卧,为了减少这种现象的发生,需要用夹板限制患者的位置,使患者不能移动,进一步降低患者的舒适度,由于夹板不易固定而且不易调整位置,而夹板长时间固定患者后会发生移位,从而需要拆除夹板并重新固定,操作极其不便,增加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当夹板移位后医护人员未及时发现时,夹板并不能有效地约束患者的体位,进而患者仍旧有侧卧的可能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心内术后体位固定夹,有效的解决了患者体位约束不便的问题。
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本实用新型包括L形的底板,底板上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滑槽,滑槽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夹板,底板上开设有右侧与滑槽连通的传动槽,传动槽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齿轮,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前侧与齿轮啮合的齿条,齿条上端右侧与夹板固定连接,底板上滑动连接有后端可与齿轮接触的倒L形杆,倒L形杆后阶梯面经拉簧与底板固定连接,倒L形杆后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结构巧妙,使用方便,便于约束患者的体位,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增加了约束的效果,增加了患者的舒适度。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轴测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主视轴测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剖切左视轴测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图3中A的放大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全剖左视轴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由图1至图5给出,包括L形的底板1,底板1上侧开设有前后贯通的滑槽2,滑槽2内滑动连接有前后方向的夹板3,底板1上开设有右侧与滑槽2连通的传动槽,传动槽内设有左右轴向且可转动的齿轮4,传动槽内滑动连接有上下方向且前侧与齿轮4啮合的齿条5,齿条5上端右侧与夹板3固定连接,底板1上滑动连接有后端可与齿轮4接触的倒L形杆6,倒L形杆6后阶梯面经拉簧7与底板1固定连接,倒L形杆6后端面为前低后高的倾斜面。
为了使齿轮4转动,所述的齿轮4左端同轴设有转轴,转轴左端贯穿底板1且设有转柄8。
为了便于齿条5的移动,所述的齿条5下端设有滑板9,滑板9下端经弹簧10与传动槽下侧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文婧,未经周文婧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506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用于兽药溶液搅拌与存储的一体化设备
- 下一篇:一种生产新型兽药配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