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压密注浆抬升的施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48094.3 | 申请日: | 2021-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526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2 |
发明(设计)人: | 崔腾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5/00 | 分类号: | E02D35/00;E02D3/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壹川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765 | 代理人: | 李腾飞 |
地址: | 100071 北京市丰台***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压密注浆 抬升 施工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压密注浆抬升的施工装置,包括注浆组件、升降组件、限位组件。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设置有橡胶囊,在注浆时,使得橡胶囊不断被充填,形成柱状压密注浆桩,由于橡胶囊的会径向膨胀,最终橡胶囊中的压力达到注浆压力,橡胶囊的压力会保持住,约束注浆压密桩的径向扩散,使得压密桩能够按照预定垂直方向形成;设置有升降组件,通过控制步进电机带动螺纹转杆的正转或反转,进而带动滑块进行上下移动,以实现带动连接接头进行上下移动,进而能够向上提升注浆管组件,同时也可在取下一根注浆管后,将连接接头向下移动,与下方的注浆管进行连接,继续注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注浆施工装置,具体为一种压密注浆抬升的施工装置,属于既有建构筑物地基加固纠偏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实践证明,注浆抬升技术是一种可靠、经济的既有建构筑物的纠倾抬升方法,已经在建筑、铁路工程中广泛的采用。注浆抬升纠倾技术是指既有建构筑发生不均匀沉降,在沉降量较大的一侧进行注浆,抬升调平建筑物,达到纠倾的目的。
目前,现有的注浆技术能够实现一般建筑的地坪抬升,但是在不同地层中,由于工程地质条件的不同和注浆压力的掌控力不同,会造成浆液的扩散,或多或少都会造成浆液的浪费;并且由于注浆压密桩难以控制施工质量,容易造成桩体的倾斜或者强度不达标,另外随着注浆的进行,需要不断的向上提升,而现有的注浆管整体会一直被向上提升,进而造成注浆时,因高度差较大,导致不便于进行浆液的输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问题而提供一种压密注浆抬升的施工装置。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一种压密注浆抬升的施工装置,包括
注浆组件,其用于对通过钻机所钻的注浆钻孔进行注浆,且其由安放在所述注浆钻孔内的注浆管组件和注浆头构成,所述注浆管组件由若干个注浆管组装而成,所述注浆头连接在注浆管组件的底端,所述注浆管组件的上端安装有与注浆机输送管道向连接的连接接头;
升降组件,其设置在注浆组件的一侧,用于带动所述连接接头进行升降,且其由升降杆、支撑在所述升降杆一侧的支撑架、设置在升降杆内侧面所开设空腔内的螺纹转杆构成;
限位组件,其设置在注浆组件的另一侧,且其由用于临时卡放支撑在相邻两个注浆管的连接处下方的限位机构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浆钻孔内安放有长度尺寸与基底以下注浆范围一致的橡胶囊,且所述橡胶囊张开后的直径大于注浆钻孔的直径。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注浆管由长直管状的管体、设置在所述管体上端的外凸状螺纹接口、开设在所述管体下端的外螺纹圈构成。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连接接头的下端通过轴承转动连接有螺纹接头,且所述螺纹接头与管体上端的螺纹接口进行螺纹咬合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螺纹转杆的杆身上螺纹套设有卡放在升降杆内侧面所开设空腔内的滑块,且所述螺纹转杆的上端穿过升降杆,并与固定在升降杆顶部的步进电机的转动轴进行固定连接,所述滑块的一侧通过连接杆与连接接头进行固定连接。
作为本实用新型再进一步的方案:所述限位机构由水平设置在地面上的底板、竖直焊接固定在底板上的两个支撑板、水平穿过两个所述支撑板开设通孔的活动杆、连接在所述活动杆内侧端的凹形卡块构成,且所述凹形卡块通过向内推动活动杆卡放在位于螺纹接口下方的管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注浆钻孔内安放有长度尺寸与基底以下注浆范围一致的橡胶囊,且橡胶囊张开后的直径大于注浆钻孔的直径,在注浆时,使得橡胶囊不断被充填,形成柱状压密注浆桩,由于橡胶囊的会径向膨胀,最终橡胶囊中的压力达到注浆压力,橡胶囊的压力会保持住,约束注浆压密桩的径向扩散,使得压密桩能够按照预定垂直方向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恒祥宏业基础加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4809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