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活动挂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44702.3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76563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6-17 |
发明(设计)人: | 王康潭;杨国才;杨艳;徐进宇;马艳伟;张利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D21/10 | 分类号: | E01D2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31 | 代理人: | 张良 |
地址: | 014000 内蒙古自*** | 国省代码: | 内蒙古;1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活动 挂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活动挂篮,包括:承载框(1)、η型支架(3)、第一滚轮(4)、第二滚轮(6);承载框(1)、第一滚轮(4)分别连接在η型支架(3)的下部竖直部位两侧;η型支架(3)上部的两个弯折处分别设置有横杆(5),第二滚轮(6)设置在横杆(5)的底端。本实用新型能够在建筑板块(施工点)上进行移动,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工作人员的使用提供便利。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工程用辅助工具,具体的涉及一种活动挂篮。
背景技术
挂篮是悬臂施工中的主要设备,按结构形式可分为桁架式、斜拉式、型钢式及混合式4种,所谓挂篮施工,是指浇筑较大跨径的悬臂梁桥时,采用吊篮方法,就地分段悬臂作业。
目前使用的挂篮大多是在施工现场用钢筋焊接制成,挂篮在施工完后往往会被遗弃,造成施工成本的增加,物料浪费。
施工现场焊接的挂篮比较笨重,作业人员在挂篮内完成一个工作点的作业后需要移动挂篮,作业人员必须从挂篮内移出再移动挂篮,挂篮移动非常困难,还需要多人协作,挂篮和构筑物接触的位置还容易造成构筑物的破坏,作业人员在进出和移动挂篮的时候还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1.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活动挂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取如下技术方案:
活动挂篮,包括:承载框、η型支架、第一滚轮、第二滚轮;承载框、第一滚轮分别连接在η型支架的下部竖直部位两侧;η型支架上部的两个弯折处分别设置有横杆,第二滚轮设置在横杆的底端。
进一步,η型支架的下部竖直部位设置个有两对第一滚轮,并且两对第一滚轮的滚动方向相同。
进一步,承载框上侧部设置有挂钩。
进一步,承载框下侧部设置有放置架。
进一步,横杆与η型支架的弯折处形成吊孔。
进一步,η型支架的弯折处设置有调节机构,调节机构位于横杆下部,η型支架设置有穿孔,穿孔外侧的η型支架侧壁上设置有短管,短管设置有第一限位通孔;调节机构包括:伸缩杆、第三滚轮、限位销,第三滚轮连接在伸缩杆的端部,伸缩杆设置有多个第二限位通孔,伸缩杆套装在短管、穿孔内,限位销插接在第一限位通孔、第二限位通孔内。
3.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中通过η型支架可将该挂篮以卡接的形式安装在建筑板上,并通过第一滚轮、第二滚轮分别与建筑板顶端、侧壁的接触,使卡接的挂篮能够在建筑板块(施工点)上进行移动,该种可移动式挂篮的设置,完成一个施工点时移动到下一个施工点,以此节省时间,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也为工作人员的使用提供便利,且不需要多次进出挂篮。可适应于高空梁、桥梁防撞墙外侧等维修保养施工等需要使用挂篮作业的场所。
(2)、本实用新型中η型支架的弯折处形成可用于起吊、移动、固定承载框的吊孔,以此为该挂篮在使用时提供安全保障,确保工作人员能够在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工作。
(3)、本实用新型中的承载框、放置架、η型支架、挂钩均由方钢焊接并制成一个完整的活动挂篮,该种挂篮相较于钢筋制作而成的挂篮来说不仅具有制作简单、质量轻,成本较低的优点,还能够多次的使用并且还能保证整体较为美观。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中活动挂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中设置有调节机构的活动挂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4470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