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具有新型散热方式的移动电源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41871.1 | 申请日: | 2021-11-2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579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9 |
| 发明(设计)人: | 何庆沐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维简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H05K5/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4 | 代理人: | 李通 |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具有 新型 散热 方式 移动 电源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并具体公开了一种具有新型散热方式的移动电源,包括电源主体,电源主体包括壳体和电池模块,电池模块设在壳体中,电池模块与铝合金散热板的一面相接触,铝合金散热板的另一面与壳体相接触,铝合金散热板将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本实用新型的主板散热后,可以通过导热胶将热量传导至铝合金散热板上,由于铝合金散热板完全与塑料壳体相接触,因此,铝合金散热板再将热量通过导热胶传导至塑料壳体上,由于塑料壳体的散热面积大,可以较快的将热量散出,相对于石墨散热板而言,本实用新型的铝合金散热板不仅仅是起到热量存储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将热量传导至塑料壳体上的作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移动电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具有新型散热方式的移动电源。
背景技术
移动电源是一种为电子产品提供电能的装置,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子产品的功能越来越多,同时,电子产品所需要的电容量也越来越大,因此,当为电子产品进行充电时,往往要通过快充的方式来进行,市面上也有能给电子产品进行快充的移动电源。
能进行快充的移动电源对电子产品进行快充时,移动电源的电流比慢充时大,由于移动电源内部有电阻,因此,移动电源本身发热量较大,目前市面上移动电源的散热方式有两种,其一,通过铝合金外壳来进行散热,铝合金外壳与移动电源的主板相接触,移动电源的主板上的热量传导至铝合金外壳上,此种方式的优点是:散热快且效果较好;这种方式的缺点是:随着移动电源工作时间越来越长,铝合金外壳上的热量也越来越大,铝合金外壳的温度超过40℃,可能造成使用者低温烫伤,引起使用者的不适。
其二,移动电源的外壳采用塑料材料制成,在移动电源的内部设置石墨散热板,石墨散热板与移动电源的主板相接触,移动电源的主板上的热量传导至石墨散热板上,石墨散热板起到暂时存储热量的作用,由于石墨散热板的厚度小,随着移动电源工作时间越来越长,石墨散热板存储的热量越来越多,而石墨散热板存储的热量不容易通过外壳散出,导致移动电源的主板温度过高,因此,这种方式的缺点是:无法快速散热。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新型散热方式的移动电源。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具有新型散热方式的移动电源,包括电源主体,所述电源主体包括壳体和电池模块,所述电池模块设在所述壳体中,所述电池模块与铝合金散热板的其中一面相接触,所述铝合金散热板的另一面与所述壳体相接触,所述铝合金散热板将电池模块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采用塑料材料制成。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散热板与电池模块之间、以及铝合金散热板和壳体之间均涂布有导热胶。导热胶是一种能够起到导热作用的胶,一方面,导热胶可以将铝合金散热板与电池模块粘合起来,也可以将铝合金散热板和壳体粘合起来,另一方面,电池模块可以通过导热胶将热量传导至铝合金散热板上,铝合金散热板可以通过导热胶将热量传导至壳体上,因此,铝合金散热板不仅仅起到存储热量的作用,更多的是起到热传导的作用。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电池模块包括主板和电池组,所述主板设在电池组的一侧,所述铝合金散热板设在所述主板的一侧,所述铝合金散热板将主板产生的热量传导至壳体上。因此,只要将主板的热量传导出去,就可以对电池模块进行散热。具体而言,可以通过导热胶将主板与铝合金散热板粘和起来,主板产生的热量通过导热胶传递给铝合金散热板。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壳体包括下壳体和面板,所述下壳体的边缘上设有多个竖向片,所述竖向片与所述下壳体之间形成有卡槽,所述面板的对应位置上设有凸片,所述凸片用于卡入所述卡槽中。因此,可以将面板卡在下壳体上,而且也可以通过外力将面板从下壳体上取下,方便对本实用新型进行维护。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凸片上设有倒勾,所述竖向片上设有通孔,所述倒勾用于卡入所述通孔中。
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铝合金散热板呈长方体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维简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维简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4187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物联网的光伏电站防火防洪预警系统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ACF贴附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