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预加热脱氢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32023.4 | 申请日: | 2021-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773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琛;刘恋;范莹;李文清;齐晓曼;田浩毅;华珉;赵三珊;程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1B3/00 | 分类号: | C01B3/00;H05B3/06;H05B3/02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25 | 代理人: | 蔡彭君 |
地址: | 200122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脱氢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预加热脱氢设备,包括:依次连接的储液罐、第一动力泵、脱氢反应器、气液分离装置、冷凝器和缓冲罐,第一动力泵设于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上;设备还包括预热电源,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为硬管,且其中包括多节加热段,加热段内设有网状加热丝,网状加热丝支撑于管路的内壁,并通过导线连接至预热电源。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上设置加热段,进行多级预热,从而提高进入脱氢反应器的液体的温度,从而可以减小脱氢反应器的体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脱氢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预加热脱氢设备。
背景技术
在氢能的运输过程中,为了提高运输过程的安全性,一些现有技术会采用储氢材料吸附氢气的方式得到固态或者液态的合成物,从而避免了高压液氢带来的危害。
这种利用储氢材料进行氢气的存储和运输的方式在用户侧一般都需要进行脱氢反应,用户侧大多数为加氢站等,现有脱氢设备的结构如图1所示,脱氢反应过程中需要依赖催化剂提高反应效率,但是由于在氢气的运输过程中通常需要对储液罐进行冷却降温,因此在脱氢反应过程中为了加热到合适的温度,需要增大反应器的体积,进行加热,这无疑会增大反应器的占用面积。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提供一种预加热脱氢设备,通过在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上设置加热段,进行多级预热,从而提高进入脱氢反应器的液体的温度,从而可以减小脱氢反应器的体积。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预加热脱氢设备,包括:
依次连接的储液罐、第一动力泵、脱氢反应器、气液分离装置、冷凝器和缓冲罐,所述第一动力泵设于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上;
所述设备还包括预热电源,所述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为硬管,且其中包括多节加热段,所述加热段内设有网状加热丝,所述网状加热丝支撑于管路的内壁,并通过导线连接至所述预热电源。
所述加热段均分布于所述第一动力泵之后。
所述每一节加热段后均设有温度传感器。
所述加热段为金属管。
所述连接第一动力泵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包括加热段和非加热段,以及连接节,相邻加热段和非加热段通过连接节连接。
所述非加热段为塑料管。
所述加热段的外侧包裹有保温层。
所述连接节的两端设有外螺纹,所述加热段和非加热段的两端设有与所述外螺纹配合的内螺纹。
所述冷凝器包括金属外壳,所述金属外壳的两端分别开有进气孔和出气孔,所述金属外壳的内壁设有多个鳍片,所述金属外壳的底部设有出液口;所述鳍片交错设置,且鳍片的长度为沿鳍片方向冷凝器内腔长度的70%~90%,所述冷凝器和缓冲罐之间的管路上设有第二动力泵。
所述出液口连接至储液罐输入端。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在连接储液罐和脱氢反应器的管路上设置加热段,进行多级预热,从而提高进入脱氢反应器的液体的温度,从而可以减小脱氢反应器的体积。
2、加热段均分布于所述第一动力泵之后,在第一动力泵的前段可以有效利用环境温度。
3、加热段为金属管,可以提高热传导率,提高预热的均匀性。
4、通过连接节进行连接,可以减小单节管道的尺寸,便于根据场地进行长度和节数的调节,扩展了适用范围。
5、通过增加鳍片的长度,并设置第二动力泵提供动力,可以提高冷凝效果的同时,保证流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国网上海市电力公司;华东电力试验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3202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晶圆夹持用钛合金固定爪生产的打磨装置
- 下一篇:一种导向臂调节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