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厌氧反应罐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2122919535.7 | 申请日: | 2021-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1306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发明(设计)人: | 宿盟;王兴卫;张青超;宋其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 |
代理公司: | 山东高景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7298 | 代理人: | 高小荷 |
地址: | 253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反应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厌氧反应罐设备,包括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左侧下端均固定安装有进水管,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右侧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结构,通过设置泵体、进水管、输送管和连通管相配合,使得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内部反应所产生的蒸馏水,通过启动泵体,进而通过连通管将第一厌氧罐本体的蒸馏水吸收,并直接排入第一厌氧罐左侧进水管内,同时再通过输送管排入到第二厌氧罐左侧的进水管内,从而有效的节省了泵体的安装于使用成本,无需每个厌氧罐均安装本体进行抽送,有效的节省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厌氧反应罐设备。
背景技术
厌氧罐是一种高效的多级内循环厌氧反应罐,型号:IC;它具有占地少、有机负荷高、抗冲击能力更强,性能更稳定、操作管理更简单的特点。厌氧罐适用于有机高浓度废水处理,如,玉米淀粉废水、柠檬酸废水、啤酒废水、土豆加工废水、酒精废水,由于厌氧罐实现了自身的内循环,循环量可达进水的10-20倍。因为循环水与进水在反应罐底部充分混合,使反应罐底部的有机物浓度降低,从而提高了反应罐的耐冲击负荷能力;同时大水量也使底部污泥得以膨胀,保证了废水中的有机物与微生物的充分接触反应,提高了处理负荷;
目前厌氧罐多数为一个罐体采用安装一个泵体来实现水循环,该方式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每个厌氧罐均安装水泵来进行使用,导致使用成本较高,而现有的厌氧罐其底部排渣管多采用一个排渣口进行排渣,该方式容易会导致排渣不均匀,同时还可能造成堵塞,使用起来较为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厌氧反应罐设备,以解决厌氧罐多数为一个罐体采用安装一个泵体来实现水循环,该方式在具体使用时,需要将每个厌氧罐均安装水泵来进行使用,导致使用成本较高,而现有的厌氧罐其底部排渣管多采用一个排渣口进行排渣,该方式容易会导致排渣不均匀,同时还可能造成堵塞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厌氧反应罐设备,包括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所述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左侧下端均固定安装有进水管,所述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右侧下端固定安装有排水管,所述第一厌氧罐左侧中间固定安装有泵体,所述泵体的底部输出端与第一厌氧罐本体左侧进水管顶部相连通,所述泵体底部输出端还通过输送管与第二厌氧罐本体左侧进水管相连通,所述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底部均固定安装有出渣机构,所述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左侧上端固定安装有连通管,所述第二厌氧罐本体的上端通过连通管与泵体的输入端相连通,所述泵体的输入端通过连通管还与第一厌氧罐本体的上端相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泵体、进水管、输送管和连通管相配合,使得第一厌氧罐本体内部反应所产生的蒸馏水,可通过启动泵体,使得泵体产生负压,通过连通管将第一厌氧罐本体内部的蒸馏水吸收,并直接排入第一厌氧罐左侧进水管内,同时再通过输送管排入到第二厌氧罐左侧的进水管内,从而有效的节省了泵体的安装于使用成本,无需每个厌氧罐均安装本体进行抽送,有效的节省了污水处理的成本。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进水管的输入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一连接法兰,所述排水管的输出端均固定安装有第二连接法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第一连接法兰和第二连接法兰,可较为方便你的将进水管和排水管对接外置管道,提高了本设备的使用方便性。
进一步地,作为优选技术方案,所述出渣机构包括排渣管,所述排渣管固定安装于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底部,所述排渣管的上端与分别与第一厌氧罐本体和第二厌氧罐本体的底部相连通,所述排渣管的底部等间距开设有排渣口。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设置出渣机构,使得在使用时,排渣管将废渣通过排渣口排出,从而提高了污水处理的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德州泰鼎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1953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皮带式传动密封装置及食品输送机
- 下一篇:消毒液制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