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910695.5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1245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5 |
| 发明(设计)人: | 郑建业;吴克锋;李大才;王虎;孙智斌;匡磊;王安宝;康尚英;史卓迪;曾令荣;陈凯驰;戴成伟;郭鹏;韩广;肖利坤;何志要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L53/31 | 分类号: | B60L53/31;B60L53/302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南长风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674 | 代理人: | 郑海 |
| 地址: | 52425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系统 充电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其结构包括桩体、控制面板、充电口、卡板、散热孔、电池、导线、收集机构,控制面板背面固定在桩体靠顶部的正面,充电口设置在桩体右侧表面,卡板顶端与充电口内顶部铰链连接,散热孔位于充电口下方,电池安装在桩体内部,导线顶端与电池底面相连接,收集机构设在桩体靠底部的右侧内部,且处于充电口左侧,通过在桩体的右侧内部设有收集机构,通过收集机构设有引流管与散热孔相连接,能对蚊虫引流至支撑板内部的收集腔收集生活,同时在支撑板的表面设有排气槽有利于热量扩散,能减少蚊虫进入到桩体内部长期存活对桩体内部的电路连接线造成损坏,有利于充电桩正常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直流充电系统技术领域,具体的是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
背景技术
采用直流充电桩为电子设备充电,将桩体内部的池体通过导线与电源线相连接,电能通过导线输送储存在电池中,使用充电桩时,将电子设备的连接线与充电口相连接,通过电池为电子设备充电,当充电桩设置在户外的环境中,且外界的温度较低时,电池充电产生热量,使得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而户外的蚊虫具有喜温性易沿着桩体侧面的散热孔进入,蚊虫进入到桩体内部长期存活易对桩体内部的电路连接线造成损坏,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当充电桩设置在户外的环境中,且外界的温度较低时,电池充电产生热量,使得桩体内部的温度升高,而户外的蚊虫具有喜温性易沿着桩体侧面的散热孔进入,蚊虫进入到桩体内部长期存活易对桩体内部的电路连接线造成损坏,影响充电桩的正常使用,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其结构包括桩体、控制面板、充电口、卡板、散热孔、电池、导线、收集机构,所述控制面板背面固定在桩体靠顶部的正面,所述充电口设置在桩体右侧表面,所述卡板顶端与充电口内顶部铰链连接,所述散热孔位于充电口下方,所述电池安装在桩体内部,所述导线顶端与电池底面相连接,所述收集机构设在桩体靠底部的右侧内部,且处于充电口左侧。
所述收集机构包括磁块、支撑板、收集腔、排气槽、引流管、排气孔、过滤板,所述磁块左侧面与桩体靠底部的右侧内壁磁力活动配合,所述支撑板右侧面与磁块左侧面嵌固连接,所述收集腔设在支撑板内部,所述排气槽贯穿支撑板左右两侧表面,且夹在收集腔之间,所述引流管左端与收集腔相连通,且右端与散热孔内壁嵌套连接,所述排气孔穿过引流管靠中部的上下表面及内壁,所述过滤板左右两端安装在排气孔左右两侧内壁。
更进一步的,所述磁块设有两个,呈上下对称分布,且磁性相同,通过磁块与桩体内壁通过磁力活动配合产生吸力,增大支撑板受到的支撑力,能对支撑板限位固定。
更进一步的,所述收集腔整体为圆槽状,且与散热孔一一对应,有利于增大收集腔内部的容积,使得沿着散热孔进入的蚊虫进入到收集腔内部生活,所述引流管内部为空心结构,能对蚊虫引流进入到收集腔内部。
更进一步的,所述引流管上下表面均设有四个排气孔,加快沿着排气槽流动的热量沿着排气孔扩散,加快热量的扩散速度。
有益效果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桩体的右侧内部设有收集机构,通过收集机构设有引流管与散热孔相连接,能对蚊虫引流至支撑板内部的收集腔收集生活,同时在支撑板的表面设有排气槽有利于热量扩散,能减少蚊虫进入到桩体内部长期存活对桩体内部的电路连接线造成损坏,有利于充电桩正常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直流系统储能充电桩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收集机构正面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广东大唐国际雷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91069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双电机混合动力传动系统及车辆
- 下一篇:一种具有限位导向功能的导电粉清洗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