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及其机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99024.3 | 申请日: | 2021-11-24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81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5 | 
| 发明(设计)人: | 陈莹卷;陈连运;李图学;穆杨;刘建梅;刘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1B35/00 | 分类号: | B21B35/00;B21B35/12;B21B1/1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恒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75 | 代理人: | 李弱萱 | 
| 地址: | 400013***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架 传动 模块 轧机 及其 机组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及其机组,包括至少两组相对设置的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且每组所述模块化轧机的电机位于轧线的同一侧;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包括电机、齿轮箱和锥箱,所述齿轮箱中设有两个电机输入轴、两个齿轮箱输出轴,两个电机输入轴分别与一个电机连接,所述锥箱中设有两个轧机,所述输出轴与轧机连接,两个电机通过齿轮箱分别驱动一个轧机运转,所述锥箱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传动连接端,其中一侧的两个传动连接端分别与两个齿轮箱输出轴一一对应连接,另一侧的两个传动连接端上设有与锥箱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罩;齿轮箱通过与所述锥箱上任一侧的传动连接端连接,实现位置的变换。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及其机组。
背景技术
现代化的线材生产中,目前普遍使用的装备是高速线材精轧机,通过线材精轧机的高速轧制得到满足尺寸要求的产品,并保证线材的产量。针对小规格线材产品,为保证线材产量,轧制速度甚至高达110m/s左右。早期由于线材高速轧制过程中的咬钢速降无法解决,因此线材精轧机均采用集中传动,即通过一个大电机同时驱动8至10架线材精轧机,实现顶交45°无扭轧制,传动结构上是通过一个增速箱及两根长轴分别驱动多组轧机实现机械连锁,从而解决动态速降的问题,实现稳定生产。采用集中传动虽能解决咬钢速降问题,但是存在机械传动链长、结构复杂、锥箱更换不方便及空载电耗高等诸多问题。此外,对于已公开的一种模块化轧机,单个模块两架轧机之间的速比关系是固定的,即轧制时两架的延伸系数是固定的,不能灵活调整,会影响轧件的通条尺寸精度。此外,对于不同线材产品轧制时所需要的不同延伸系数,单一的固定速比轧机无法满足轧制要求。与此同时,机组分为左线机组和右线机组,左右线机组互为镜像关系,轧机不能互换,通用性低,且生产过程中的备品备件数量多,成本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实现左右线机组的互换,简化设备结构,提高设备通用性,降低机组类型及备品备件数量,提供了一种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及其机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包括电机、齿轮箱和锥箱,所述齿轮箱中设有两个电机输入轴、两个齿轮箱输出轴,两个所述电机输入轴分别与一个电机连接,所述锥箱中设有两个轧机,所述输出轴与轧机连接,两个所述电机通过齿轮箱分别驱动一个轧机运转,所述锥箱的两侧均设有两个传动连接端,其中一侧的两个传动连接端分别与两个所述齿轮箱输出轴一一对应连接,另一侧的两个传动连接端上设有与锥箱可拆卸连接的保护罩;所述齿轮箱通过与所述锥箱上任一侧的传动连接端连接,实现位置的变换。
进一步,所述轧机包括第一锥轴、第二锥轴、传动轴、辊箱,所述传动连接端设于所述第一锥轴的两端,并通过接轴与输出轴连接;所述第一锥轴上的锥齿轮与第二锥轴输入端的锥齿轮啮合,所述第二锥轴输出端的齿轮与传动轴上的齿轮啮合,所述辊箱同时与传动轴和第二锥轴的输出端连接。
进一步,所述辊箱包括用于带动轧辊转动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所述第一转轴上的齿轮与传动轴上的齿轮啮合,所述第二转轴上的齿轮与第二锥轴上的齿轮啮合。
进一步,两个所述轧机中的第一锥轴平行设于锥箱中。
进一步,所述第一锥轴的轴向与所述第二锥轴的轴向形成45°夹角,且两个轧机中的第二锥轴呈空间顶交垂直设置。
进一步,所述电机与电机输入轴之间也通过接轴连接。
进一步,所述电机输入轴、齿轮箱输出轴的两端也均设有传动连接端,其中一端用于传动连接,另一端设有保护罩。
一种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机组,包括至少两组相对设置的上述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且每组所述单机架双端传动模块轧机的电机位于轧线的同一侧。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未经中冶赛迪工程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冶赛迪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9902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建筑给排水管道
- 下一篇:液压作动器末端阻尼缓冲机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