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单头卧式微泡水发生器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85412.6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130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3 |
| 发明(设计)人: | 黄旭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川渡流体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2F1/68 | 分类号: | C02F1/68;F04B17/03;F04B53/16 |
| 代理公司: | 成都蓉创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76 | 代理人: | 游诚华 |
| 地址: | 315300 浙江省宁波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卧式 水发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单头卧式微泡水发生器,包括泵头体,泵头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气口,泵头体内设有出水腔,进水口与出水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水气混合量的水气混合组件,进气口处设有用于控制进入水气混合组件内的空气量的控气组件,所述泵头体上设有具有高压混合腔的混合体,混合体上设有与高压混合腔接通的出水口,高压混合腔与出水腔接通,混合体的高位侧面向内设有用于控制高压混合腔内气量的界面组件,界面组件与水气混合组件之间水路接通。本实用新型将微泡水系统生成的各部件集成到了一个卧式微泡水发生器上,简化了现有微泡水系统的管路,提高微泡水气泡量的稳定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流体输送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单头卧式微泡水发生器。
背景技术
研究发现,在微泡水的产生过程中,能分裂出对身体有益的微细水分子及氧负离子,加上视觉、触感上的感受,皆能对使用者的身心产生最佳的舒缓效果。因此,微泡水的生成方法,乃成为相关产业重要的课题。
良好的微泡水生成系统,必须能够在最有效率的过程中,产生最为微细的水泡,方能符合现代人的需求。传统微泡水生成系统,管路上安装的部件较多,管路较为繁杂,使得微泡水系统结构较为复杂,微泡水气泡量不稳定。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单头卧式微泡水发生器,将微泡水系统生成的各部件集成到了一个卧式微泡水发生器上,简化了现有微泡水系统的管路,提高微泡水气泡量的稳定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方案:
一种单头卧式微泡水发生器,包括泵头体,泵头体上设有进水口、进气口,泵头体内设有出水腔,进水口与出水腔接通的水路上设有用于控制水气混合量的水气混合组件,进气口处设有用于控制进入水气混合组件内的空气量的控气组件,所述泵头体上设有具有高压混合腔的混合体,混合体上设有与高压混合腔接通的出水口,高压混合腔与出水腔接通,混合体的高位侧面设有用于控制高压混合腔内气量的界面组件,界面组件与水气混合组件之间水路接通。本方案中,直接在泵头体上安装连接混合体,混合体内设有高压混合腔,用于内部气液的混合,并在出水口开启后形成微泡水,在混合体的高位侧面设有界面组件,界面组件能将多余的空气排出,较好的控制高压混合腔内气液界面位置,这样保证高压混合腔内的气压值在预设范围内,保证气液混合的比例,保证气体在水中的溶解量,使得输出的微泡水气泡量更为稳定,质量更高;同时本方案将现有的卧式泵头体与混合体直接一体连接安装,在形成微泡水的过程中,整个系统无需安装冗长的管路,省去了繁杂的各种控压控流部件,简化微泡水系统整个结构,缩减了体积,更具有实用性。
优选的,所述界面组件包括容腔体、悬浮体,容腔体于混合体高位侧面向内竖向设置且由混合体本体构成,容腔体内设有隔板,隔板一侧设有盖板且与盖板之间构成大气腔,盖板上设有导通大气的多个大气孔,悬浮体位于隔板另一侧,隔板与容腔体内壁之间构成排气腔,容腔体侧壁上设有导通排气腔与高压混合腔的节流孔,排气腔通过隔板上的单向出气结构与大气腔接通。本方案中,在外部的气体及源水分别通过进气口和进水口后,气体经过控气组件进入到水气混合组件,源水也同时进入到水气混合组件内,水气混合后经过电机体运行及增压组件进入到出水腔,再经构成出水腔的横向流道及垂直于该横向流道的水路进入到高压混合腔内,水气混合液进入高压混合腔内后,随着液面的上升,水气混合液将高压混合腔内部的空气由节流孔排至排气腔内,空气再从排气腔经单向出气结构进入到大气腔,最后逸出到外界大气中,直至高压混合腔内的液面刚好超过节流孔,此时内部的空气量达到预设范围值,随着高压混合腔内混合液不断增加,液面上方的空气受挤压,不断溶解在混合液内,少量的混合液经节流孔进入到排气腔内,并对悬浮体产生一个浮力,使得悬浮体向上移,将单向出气结构处密封,使得混合腔内的气压保持稳定,多余的混合液再次回到水气混合组件内,节流孔的孔径较小,能进入排气腔的混合液的量是比较少的,因此从节流孔溢出的混合液不会影响整个高压混合腔内的压力,使得高压混合腔内的气体能更多的溶解到水中,提高了微泡水的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川渡流体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宁波川渡流体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854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催化器外型重量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电解稀土金属钨阴极保护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