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STM32的RS485/RS232/CAN通讯协议转换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80169.9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09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巴忠镭;肖铎;尹恩华;尤文;朱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船重工海为郑州高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L69/08 | 分类号: | H04L69/08 |
| 代理公司: | 郑州中原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41109 | 代理人: | 霍彦伟 |
| 地址: | 450001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tm32 rs485 rs232 can 通讯 协议 转换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基于STM32的RS485/RS232/CAN通讯协议转换装置,包括微处理器6、RS485收发器5、RS232收发器7、CAN收发器9和功能转换开关,所述微处理器6上设置有CAN外设端口、第一USART串口、第二USART串口和GPIO端口,其中,所述RS485收发器5通过第一USART串口与所述微处理器6双向通信连接,所述RS232收发器7通过第二USART串口与所述微处理器6双向通信连接,所述CAN收发器9通过CAN外设端口与所述微处理器6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转换开关通过GPIO端口与所述微处理器6电连接,具有结构简单,使用方便、成本低,为RS485/RS232/CAN三种通讯协议的互相转换提供了硬件支撑。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协议转换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STM32的RS485/RS232/CAN通讯协议转换装置。
背景技术
RS232属于三线制非差分信号,收发使用不同的信号线,通过信号线与地线之间的压差来判断传输的数据,允许双向全双工通信,但传输速率低,传输距离有限,有效传输距离在15米左右,而且只容许点对点通信,无法组成串行总线。RS485 属于二线制差分信号,通过两条信号线的压差判断传输数据,半双工通信,收发不能同时进行,抗干扰性强,传输速率高有限传输距离可达3000米,采用一主多从的方式组成串行总线,理想情况下总线上最多可挂载 128个设备节点。CAN总线是一种多主方式的串行通讯总线,使用双绞线来传输数据,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现场总线之一,采用短帧结构发送,传输时间短,受干扰概率低,数据准确率高。CAN的每帧信息都有 CRC校验及其他检错措施,具有良好的检错效果。在“万物互联的时代背景下,三种通讯方式各有利弊,为解决采用这三种通讯协议的设备之间兼容性难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基于STM32的RS485/RS232/CAN通讯协议转换装置。
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STM32的RS485/RS232/CAN通讯协议转换装置,包括微处理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RS485收发器、RS232收发器、CAN收发器和功能转换开关,所述微处理器上设置有CAN外设端口、第一USART串口、第二USART串口和GPIO端口,其中,所述RS485收发器通过第一USART串口与所述微处理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RS232收发器通过第二USART串口与所述微处理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CAN收发器通过CAN外设端口与所述微处理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转换开关通过GPIO端口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转换开关包括第一切换档位、第二切换档位和第三切换档位,所述第一切换档位、第二切换档位和第三切换档位均与所述GPIO端口电连接,所述转换开关为拨码开关或按键开关中的任意一种。
所述通讯协议转换装置还包括RS485总线接口、CAN总线接口和RS232总线接口,所述RS485总线接口与所述RS485收发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CAN总线接口与所述CAN收发器双向通信连接,所述RS232总线接口与所述RS232收发器双向通信连接。
所述RS485总线接口、CAN总线接口和RS232总线接口均为标准DB9接口。
所述RS485收发器为MAX13487E、所述RS232收发器为MAX3232、所述CAN收发器为TAJ1050,所述微处理器为STM32F103C8T6。
所述通讯协议转换装置还包括电源模块和指示灯模块,所述指示灯模块包括三个不同颜色的发光二极管,每个发光二极管均与所述GPIO端口电连接。
所述电源模块包括5V供电模块和DC-DC降压模块,所述RS485收发器、RS232收发器、CAN收发器、发光二极管和DC-DC降压模块均与所述5V供电模块电连接,所述DC-DC降压模块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
所述DC-DC降压模块为DC5V-DC3.3V降压模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船重工海为郑州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船重工海为郑州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8016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