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78404.9 | 申请日: | 2021-11-23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639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 发明(设计)人: | 李灿明;张松旺;杨柯;刘俊权;陈龙川;郝胜伟;袁学勤;郑国富;罗振军;张梦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K7/00 | 分类号: | B23K7/00;B23K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建联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004 | 代理人: | 侯文龙 |
| 地址: | 517373 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构件 翻身 吸附 火焰 切割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包括:矩形底板,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右端固定设有固定块,且矩形底板上表面左端固定设有电机室,所述电机室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平行并列的滑杆和第一丝杆,所述滑杆和第一丝杆外侧在电机室与固定块之间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侧中部设置有火焰枪固定装置,且火焰枪固定装置上固定连接有火焰枪装置。本实用新型在使用时,可通过小型电磁吸盘依次固定在箱形构件的下、左、上和右侧,并依次对箱形构件的下、左、上和右侧壁进行火焰切缝工作,这样就避免了使用起重设备在对构件进行翻身作业,从而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大大提高了工作人员和设备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火焰切割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
背景技术
火焰切割机,是利用燃气配氧气或者汽油配氧气进行金属材料切割的一种切割设备。主要用于重工业。分类主要分为早期的手动切割(俗称氧气焊)和半自动切割机,仿形切割机和数控切割机,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先进,切割功能也越来越强大。
随着我国钢结构工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钢材下料设备被研发出来,如半自动火焰切割机、H型钢切割机、箱型切割机等,相对来说,一般箱型半自动火焰切割机有着价格不贵、使用方便等优势。
但是,箱型半自动火焰切割机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切割工作,如使用半自动切割机对箱形构件进行火焰切割工作时,往往需要对构件进行翻身作业才能继续工作,导致效率过低,起重设备在对构件进行翻身作业时,对人身和设备都有着极大的不安全因素,且箱体切割机体积较大,重量较重,工作时往往需要两人抬动设备或固定在工作区域,机动性较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以解决箱型半自动火焰切割机只能在一个平面上进行切割工作,如使用半自动切割机对箱形构件进行火焰切割工作时,往往需要对构件进行翻身作业才能继续工作,导致效率过低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其包括矩形底板,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右端固定设有固定块,且矩形底板上表面左端固定设有电机室,所述电机室与固定块之间设置有平行并列的滑杆和第一丝杆,所述滑杆和第一丝杆外侧在电机室与固定块之间套设有移动块,所述移动块上侧中部设置有火焰枪固定装置,且火焰枪固定装置上固定连接有火焰枪装置。
所述火焰枪固定装置包括底座、第二转轴和U型架,所述底座下侧与移动块固定连接,且底座外侧一端通过第二转轴与U型架转动连接,所述U型架上侧在底座上方固定连接有托板,且托板上表面固定设有卡套,所述卡套侧壁上开设有卡缝,所述卡缝的两端处均设置有紧固机构,且卡缝中部设有长度调节机构,所述托板和底座之间远离U型架的一端设置有角度调节机构。
所述矩形底板上表面左端在电机室左侧固定设有蓄电箱,且蓄电箱内设有蓄电池,所述蓄电箱远离电机室的一侧固定设有控制开关面板,所述矩形底板下表面固定设有一排等距排列的小型电磁吸盘。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进一步:所述角度调节机构包括凹槽,所述凹槽开设于底座上表面远离U型架的一端,所述凹槽内侧中上部设有第二调节齿轮,且第二调节齿轮一端中部固定连接有第四转轴,所述第四转轴远离第二调节齿轮的一端穿过凹槽的侧壁且在底座的外侧固定连接有第三转盘,所述第二调节齿轮外侧表面啮合连接有弧形齿条,弧形齿条上端伸出凹槽上端口且与托板下侧远离U型架的一端固定连接。
本实用新型采用上述所述的用于新型箱形构件免翻身吸附式火焰切割装置,进一步:所述弧形齿条的内侧与第二调节齿轮对应设置有齿条结构,且弧形齿条的圆心位于第二转轴的轴心线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未经中建二局阳光智造有限公司;中国建筑第二工程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78404.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