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71443.6 | 申请日: | 2021-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6253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李雪梅;邵显霞;江伟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赣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C11/00 | 分类号: | A01C11/0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创智财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53 | 代理人: | 田宇 |
地址: | 344800 江西省抚***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有机 自动 插秧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连接有车轮,所述承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顶部铰接有喷淋盖板,所述存储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稻承载架,所述存储箱上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存储箱的一端连接有自动插秧机构,所述喷淋盖板的内腔为中空结构,所述喷淋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本实用新型通过设有下料机构,能够自动对水稻秧苗进行下料,更加方便省力,便于水稻的种植,通过设有自动插秧机构,在使用此装置时,通过液压缸带动下料插杆下移插入泥土中,并通过风机和通风管,对秧苗进行种植,代替人力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属于插秧装置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有机稻是在原生态环境中,从育种到大田种植不施用化肥、农药,全部采用微生物、植物、动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病虫的综合防治,所产大米属于国际上最高标准的绿色食品,在现有技术中,对水稻的种植一般都是通过人力操作,在种植时需要配频繁弯腰,大大的增加了劳动力,同时在种植时较为费时费力,不便于大规模的种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通过设有下料机构,能够自动对水稻秧苗进行下料,配合自动插秧机构进行使用,能够便于进行水稻种植,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包括承载板,所述承载板的底部连接有车轮,所述承载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推杆,所述承载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有存储箱,所述存储箱的顶部铰接有喷淋盖板,所述存储箱的内腔固定连接有水稻承载架,所述存储箱上设置有下料机构,所述存储箱的一端连接有自动插秧机构。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盖板的内腔为中空结构,所述喷淋盖板的顶部设置有进水口,所述喷淋盖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喷头。
进一步的,所述下料机构包括伺服电机、丝杆和推板,所述伺服电机的输出轴与丝杆连接,所述推板的一端螺纹连接在丝杆上,所述推板的另一端滑动连接在存储箱的内壁上。
进一步的,所述水稻承载架上开设有多个凹槽,所述推板的底部形状与凹槽一致。
进一步的,所述自动插秧机构包括壳体和液压缸,所述液压缸安装在壳体的一侧,所述壳体的内腔分别设置有通风管、下料槽和下料插杆,所述通风管的一端连接有风机,所述下料槽均匀连接在通风管的底部,所述下料插杆滑动连接在下料槽的内腔,所述液压缸的输出轴通过连接件连接在下料插杆的外侧。
进一步的,所述水稻承载架的一端贯通连接在下料槽的内腔,所述下料插杆设置在下料槽的一端连接有限位块。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设有下料机构,能够自动对水稻秧苗进行下料,更加方便省力,便于水稻的种植;
2、通过设有自动插秧机构,在使用此装置时,通过液压缸带动下料插杆下移插入泥土中,并通过风机和通风管,对秧苗进行种植,代替人力操作,省时省力,提高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一起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的存储箱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的喷淋盖板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一种有机稻自动插秧装置的壳体内部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赣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未经江西赣粮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7144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聚氨酯橡胶支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再生塑料编织袋拉丝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