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散热机构及隔离开关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56440.5 | 申请日: | 2021-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48776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10 |
发明(设计)人: | 汪明亮;陆佳俊;巴黎;张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9/52 | 分类号: | H01H9/52;H01H3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思楠 |
地址: | 201315 上***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机构 隔离 开关 | ||
一种散热机构及隔离开关,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该散热机构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内的第一静触头以及连接于壳体内的动触头机构;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动触头机构上设有第一对流通道;驱动动触头机构运动以与第一静触头合闸,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通过第一对流通道连通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该隔离开关包括上述的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能够降低隔离开关的温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低压电器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散热机构及隔离开关。
背景技术
隔离开关是保证用电安全,进行电路切换必不可少的设备。其通过驱动隔离开关操作机构,使隔离开关的动触头与第一静触头分开,用于隔离电源与设备,从而保护用户的用电安全及人身安全。
然而,现有的隔离开关,特别是大电流规格的产品,大多存在结构体积大、温升效果不佳的问题。因此,如何克服隔离开关的温升问题已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技术难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散热机构及隔离开关,该散热机构能够降低隔离开关的温度。
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散热机构,该散热机构包括壳体、连接于壳体内的第一静触头以及连接于壳体内的动触头机构;壳体的相对两侧分别设有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动触头机构上设有第一对流通道;驱动动触头机构运动以与第一静触头合闸,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通过第一对流通道连通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该散热机构能够降低隔离开关的温度。
可选地,第一静触头上设有第一出风口,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对流通道位于壳体的同侧;动触头机构和第一静触头合闸时,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分别通过第一出风口和第一对流通道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
可选地,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沿第一方向设置于壳体的相对两侧,第一方向为第一静触头和动触头机构的排布方向。
可选地,第一散热口分布于壳体远离第一静触头的一端。
可选地,第一散热通道与第一方向平行。
可选地,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分别包括多个沿第二方向设置的通槽,第二方向为壳体的宽度方向。
可选地,动触头机构具有第一阻挡件,第一阻挡件和第一对流通道位于壳体的同侧;驱动动触头机构运动以与第一静触头分闸,第一阻挡件封闭第一散热通道。
可选地,散热机构还包括第二静触头,第二静触头位于动触头机构远离第一静触头的一端;动触头机构包括两个动触点,驱动动触头机构运动,两个动触点分别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合闸或者分别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分闸;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均包括两组,两组第一散热口分别位于第一静触头的相对两侧,两组第二散热口分别位于第二静触头的相对两侧,且两组第一散热口分别与两组第二散热口呈对应设置;动触头机构还包括位于其背离第一对流通道一侧的第二对流通道,其中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通过第一对流通道连通以形成第一散热通道,另一组相对应的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通过第二对流通道连通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可选地,第二静触头上设有第二出风口,第二出风口和第二对流通道位于壳体的同侧;动触头机构和第二静触头合闸时,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分别通过第二对流通道和第二出风口以形成第二散热通道。
可选地,动触头机构还具有第二阻挡件,第二阻挡件和第二对流通道位于壳体的同侧;驱动动触头机构运动以与第一静触头和第二静触头分闸,第二阻挡件封闭第二散热通道。
可选地,壳体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盖合形成第一散热口和第二散热口。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方面,提供一种隔离开关,该隔离开关包括上述的散热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包括: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良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564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式煤层气气样采集装置
- 下一篇:电池片上料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