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水景墙及水景循环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42848.7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91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发明(设计)人: | 梁成通;聂锻炼;王玲娟;陈志辉;林豪益;何炯枝;李永连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2/74;E03B11/10;E03B7/07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王新哲 |
地址: | 510000 广东省广州市海珠区新港东路1166号201房,202房,203房,204房,205房,301房(部位:自编A),302房,303***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水景 循环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水景墙及水景循环系统,涉及水景景观技术领域。水景墙包括支撑基体、蓄水箱和溢水板。支撑基体内设有安装蓄水箱的容纳腔,支撑基体的侧壁设置有出口;蓄水箱设置在容纳腔内,蓄水箱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蓄水箱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与出口连通的出水口;溢水板穿设于出口与出水口的底部边缘连接,溢水板远离出水口的部分向支撑基体的顶部倾斜设置,蓄水箱内的水从出水口沿所述溢水板流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水景墙及水景循环系统,使用该水景墙时,水流会从蓄水箱的出水口沿溢水板流出,避免水流和墙体直接接触,并且对溢出的水流起到缓冲作用,使该水景墙出水均匀,从而达到水景墙跌水效果的稳定和美观。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景景观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景墙及水景循环系统。
背景技术
水景墙是水景景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过模拟自然中瀑布的效果并按照流水张力的远离原理使水流横向拉伸,从而构成极具观赏的景观效果。水景墙一般在景墙内设置蓄水装置,当水充满蓄水装置时,从出水口溢出,形成水景墙。然而现有的蓄水装置的出水口并未设置导流通道,水流根据惯性趋势直接流出,产生跌水不均匀的效果,影响水景墙整体的美观,并且由出水口溢出的水流会直接接触墙体外饰面,造成水景墙墙体受损。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水景墙。
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水景墙,包括支撑基体、蓄水箱和溢水板;
所述支撑基体内设有安装所述蓄水箱的容纳腔,所述支撑基体的侧壁设置有出口;
所述蓄水箱设置在所述容纳腔内,所述蓄水箱上设有进水口,所述蓄水箱的侧壁上部开设有与所述出口连通的出水口;
所述溢水板穿设于所述出口与所述出水口的底部边缘连接,所述溢水板远离所述出水口的部分向所述支撑基体的顶部倾斜设置,所述蓄水箱内的水从所述出水口沿所述溢水板流出。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水板与所述出水口所在的平面之间形成的夹角范围为75度到85度。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水板的自由端向下弯折延伸设置。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溢水板远离所述蓄水箱一端向下弯折设置支撑部,所述支撑部与所述支撑基体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支撑部包括折板和连接板,所述折板一端与所述溢水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连接板连接,所述连接板与所述支撑基体连接。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水箱的顶板穿设于所述出口设置,所述顶板和所述溢水板之间形成导流通道。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水景墙还包括进水管,所述进水管与所述进水口连通,进而实现所述蓄水箱蓄水。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进水管包括至少一个输水管和多孔管;所述多孔管与所述输水管连通,并设置于所述蓄水箱内,所述多孔管沿其长度方向开设有多个溢水孔。
在一些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输水管设置成两个,两个所述输水管分别与所述多孔管的两端连通,所述多孔管贯穿于所述蓄水箱。
另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水景循环系统,包括所述的水景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山水比德设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4284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干细胞培养用质量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节能型收纸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