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脑部电刺激的电极接口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840529.2 | 申请日: | 2021-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736616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吴铮;张国君;高润石;任志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D1/00 | 分类号: | A61D1/00;A61N1/05;A61N1/36;A61N1/372 |
| 代理公司: | 北京智为时代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98 | 代理人: | 王加岭 |
| 地址: | 100053***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脑部 刺激 电极 接口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脑部电刺激的电极接口装置,其包括电极丝、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电极丝位于内套管内,且电极丝的下端伸出内套管的底部,所述内套管至少上端部分嵌套于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具有导电性,并连接有导线,所述电极丝的上端伸出于内套管的顶部并沿顶部开口向外下方弯折且紧密夹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使得电极丝、外套管及导线形成导电通路。本实用新型的电极连接装置,制作简单,成本低,连接方便、牢固、稳定,能够增加实验的操作性和装置的耐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实验装置,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脑部电刺激的电极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发展,脑深部电刺激逐渐在帕金森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中占重要地位。它通过立体定向仪对脑深部的核团进行高频或低频的刺激,到达改善运动功能的目的。尽管临床效果明显,但是其作用机制有很多不明确的地方。大鼠的电刺激模型可以模拟人类电刺激时的情况,有助于深入研究电刺激后组织生理和分子变化,为调整治疗方案(如刺激的参数和刺激位点) 提供理论基础。目前电刺激实验中需要大鼠携带电极装置进行自由活动,持续接受电信号的刺激,那么电极的牢固性和稳定性尤为重要。
目前在用的大鼠脑深部电刺激的电极接口如图1所示,该结构是电极丝 1、2尖端插入靶核团,另一端又焊锡3连接排母4针端,排针6插入排母连接,排针6的另一端焊锡7连接导线接入电刺激仪(附图中未示出)相连,从而形成电刺激回路。再用自凝牙托水泥5(由自凝牙托粉与自凝牙托水按比例混合后形成)覆盖并凝固后加以固定的。在这个装置中排母与电极丝、排针与导线之间的焊接过程中,锡可能存在杂质,导致焊接不良、电极阻抗差别大等问题,影响电极装置的稳定性。此外,该方案的排母和排针外形为方形,排针与排母的连接处紧密性差,在刺激过程中易被大鼠刮掉,损坏电极装置。
到目前为止,电刺激实验中电极的牢固性、稳定性以及可操作性等方面仍需要提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用于脑部电刺激的电极接口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脑部电刺激的电极接口装置,包括电极丝,还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电极丝位于内套管内,且电极丝的下端伸出内套管的底部,所述内套管至少上端部分嵌套于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具有导电性,并连接有导线,所述电极丝的上端伸出于内套管的顶部并沿顶部开口向外下方弯折且紧密夹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使得电极丝、外套管及导线形成导电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的外径与外套管的内径之差不超过电极丝的半径,例如不超过电极丝的半径的9/10、8/10、7/10、6/10、5/10、4/10、3/10、2/10、 1/10。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接口装置包括至少两组电极丝,且每组电极丝还包括内套管和外套管,所述电极丝位于内套管内,且电极丝的下端伸出内套管的底部,所述内套管至少上端部分嵌套于外套管内,所述外套管具有导电性,并连接有导线,所述电极丝的上端伸出于内套管的顶部并沿顶部开口向外下方弯折且紧密夹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使得电极丝、外套管及导线形成导电通路。根据需求不同,本实用新型电极接口装置可以是双级、三级或者多级。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一端连接于外套管的上端,另一端具有一可与电刺激仪相插接的插接头。
进一步地,所述电极丝具有绝缘层,在组装电极接口装置时,夹在内套管与外套管之间的电极丝在将外套管套在内套管外时电极丝受挤压从而绝缘层剥落,使得电极丝、外套管及导线形成导电通路。
进一步地,所述内套管的材料为绝缘材料。内套管的材料可以是例如 PVC材料等,采用绝缘材料的好处是避免两个内套管之间形成通路的可能。同时,采用PVC等材料,可以使得内套管具有一定的弹性,从而可以使得内外套管及夹在他们之间的电极丝接触更加紧密稳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未经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4052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