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熊蜂交配笼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38770.1 | 申请日: | 2021-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261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翟一凡;吴光安;郑礼;曹广平;陈浩;代晓彦;王瑞娟;刘艳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49/00 | 分类号: | A01K49/00;A01K67/033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0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熊蜂 交配 | ||
熊蜂交配笼,用于便于熊蜂的交配。它包括:笼体,所述笼体顶部敞口且笼体的侧壁为网状结构,在笼体的内侧设有中心筒,在中心筒外壁与笼体侧壁之间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隔板,中心筒内侧形成转移腔,隔板、中心筒和笼体侧壁之间围成若干养殖腔;在中心筒侧壁设有与养殖腔一一对应的侧孔,在中心筒上设有伸入侧孔内的挡板,在养殖腔和转移腔的顶部均设有端盖;驱赶单元,所述驱赶单元包括滑动设置在养殖腔内的滑板、与滑板滑动连接的伸缩板、设置在滑板与伸缩板之间的弹片、转动安装在中心筒内侧的转轴、活动设置在转轴底部的若干线环、设置在线环与滑板之间的拉线。本实用新型可以便于熊蜂的随时交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熊蜂繁育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熊蜂交配笼。
背景技术
熊蜂是一类多食性的社会性昆虫,其中熊蜂属的种是社会性的,具有三个级型:蜂王、工蜂、雄蜂,蜂王主要是负责产卵,工蜂主要是负责采集食物、筑巢、饲喂幼虫、清理卫生,雄蜂主要是交配繁衍后代。
自然界中,熊蜂大多数地方都是一年一代,也有极个别地方报道一年二代。熊蜂的生活史同蜜蜂的生活史差异很大。以温带地区为例,熊蜂是单只蜂王休眠越冬,在来年春天气温升高、早春花开放时,蜂王出蛰。此时,蜂王的卵巢管又细又小,之后两周左右的时间,蜂王在早春花上取食花蜜和花粉,当卵巢发育完全、包含卵粒时,蜂王就找一个适宜的地方做巢。通常蜂王会选择在稻草捆内、干草丛里、老鼠等小哺乳动物舍弃的洞穴或废弃的鸟窝等地方做巢。之后,蜂王开始筑巢产卵繁殖,在第一批工蜂出房以前,蜂王既要产卵育虫,又要采集花蜜和花粉。第一批工蜂出房以后,便很快就会参与巢内各项工作,帮助蜂王泌蜡、筑巢、采集和哺育幼虫。一般在第二批工蜂出房以后,蜂王不再出巢采集,专职产卵。随着蜂群的壮大,工蜂越来越多。此时,它们也象蜜蜂一样有了分工,有采集蜂、哺育蜂和守卫蜂。在群势达到高峰期时,蜂王产第一批未受精卵。未受精卵发育为雄蜂。此时有的蜂群也有工蜂产卵的现象。新蜂王出房待性成熟后进行婚飞交配。交配后的蜂王继续取食花蜜和花粉,在体内充分积累脂肪,以准备越冬。交配后的蜂王离开群体独立越冬。越冬前老蜂群解体消亡。第二年,下一代的蜂王又开始这样的繁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熊蜂交配笼,用于便于熊蜂的交配。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熊蜂交配笼,其特征在于,它包括:
笼体,所述笼体顶部敞口且笼体的侧壁为网状结构,在笼体的内侧设有中心筒,在中心筒外壁与笼体侧壁之间设有若干沿周向均匀设置的隔板,中心筒内侧形成转移腔,隔板、中心筒和笼体侧壁之间围成若干养殖腔;在中心筒侧壁设有与养殖腔一一对应的侧孔,在中心筒上设有伸入侧孔内的挡板,在养殖腔和转移腔的顶部均设有端盖;
驱赶单元,所述驱赶单元包括滑动设置在养殖腔内的滑板、与滑板滑动连接的伸缩板、设置在滑板与伸缩板之间的弹片、转动安装在中心筒内侧的转轴、活动设置在转轴底部的若干线环、设置在线环与滑板之间的拉线。
进一步地,所述笼体为圆柱形结构。
进一步地,在中心筒的顶部设有与侧孔一一对应的插槽,挡板与插槽插接配合。
进一步地,在笼体底部的上表面设有线槽,拉线置于线槽内。
进一步地,在滑板内设有前后设置的两个滑槽,在每一滑槽内均滑动安装有一块伸缩板,弹片设置在滑槽内壁与伸缩板之间,在弹片的作用下伸缩板与隔板保持接触。
进一步地,在线环上设有通孔,与线环对应的转轴部分为木质材质,在通孔内穿入铁钉并使得铁钉刺入转轴内,此时转轴与该线环相对固定。
进一步地,与隔板接触的伸缩板一端设有圆角。
进一步地,滑板和伸缩板均为圆弧形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鲁保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3877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