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虹吸散热器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9295.5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8736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01 |
发明(设计)人: | 王烨;陈言琛;蔡志强;韦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细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28 | 代理人: | 王志强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虹吸 散热器 | ||
1.一种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具有收容腔的基板以及与所述基板一侧表面固定连接的散热翅片组,所述散热翅片组包括相互间隔设置且沿竖直方向延伸的若干散热翅片,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包括在竖直方向上依次设置的若干板体,所述板体内形成有均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冷凝散热结构、第二冷凝散热结构以及第三冷凝散热结构中的一种,且每个所述散热翅片具有所述第一冷凝散热结构、第二冷凝散热结构以及所述第三冷凝散热结构中的至少两种,所述收容腔用于容纳相变工质,所述第一冷凝散热结构、第二冷凝散热结构以及所述第三冷凝散热结构均用于将所述收容腔内吸热汽化形成气态相变工质冷却为液态相变工质,并将所述液态相变工质再次输送至所述收容腔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板体均具有相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侧,所述第一冷凝散热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板体内的第一冷凝腔和第一回流通道,所述第一冷凝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流体入口,所述第一回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冷凝腔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延伸且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一流体出口,所述第一流体出口位于所述第二端上,所述第一冷凝腔、第一回流通道以及所述第二端围合形成一固体散热区域,所述固体散热区域内具有与所述板体连接的固体散热件,所述固体散热件靠近所述第一回流通道的一侧与所述板体不相连。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在所述固体散热区域内贯穿开设有至少一个隔热孔,所述固体散热件至少与所述隔热孔靠近所述第二端一侧的孔壁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散热件的一侧与所述隔热孔靠近所述第二端的孔壁连接,相对的另一侧向靠近所述第一回流通道的方向延伸且凸出所述板体表面。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固体散热件由所述固体散热区域内的部分所述板体与所述板体本体分离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流通道自与所述第一冷凝腔连通的一端呈抛物线状延伸至所述流体出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板体均具有相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侧,所述第二冷凝散热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板体内的第二冷凝腔和第二回流通道,所述第二冷凝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流体入口,所述第二回流通道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冷凝腔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弯曲延伸至所述第二端,且在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二流体出口。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呈蛇形弯曲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呈抛物线状延伸。
10.根据权利要求7-9任一项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回流通道具有多个。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板体均具有相邻的第一端和第二端,且在竖直方向上,所述第一端位于所述第二端的上侧,所述第三冷凝散热结构包括形成于所述板体内的第三冷凝腔和多个第三回流通道,所述第三冷凝腔靠近所述第一端设置且具有与所述收容腔连通的第三流体入口,每个所述第三回流通道的一端均与所述第三冷凝腔连通,另一端向远离所述第一端的方向直线延伸一定距离后转向靠近所述第二端的方向直线延伸至所述第二端,所述第二端上形成有连通所述收容腔连通和所述第三回流通道的第三流体出口。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热虹吸散热器,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第三回流通道之间设置有连通通道,相邻两个所述第三回流通道通过所述连通通道连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英维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929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