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前置缺氧结构中的搅拌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9134.6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62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王园园;周鹏;马鹏;万能;冉广阔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碧海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28 | 分类号: | C02F3/28;C02F9/14;B01F27/90;C02F101/16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13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前置 缺氧 结构 中的 搅拌 机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用于前置缺氧结构中的搅拌机构,竖直设置在前置缺氧池内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支撑柱外套设有第一活动框,第二活动框和搅拌组件。搅拌组件的内部设有两个牵拉绳,通过两个牵拉绳可以对第二活动框进行升降,搅拌组件位于前置缺氧池内部对前置缺氧池内的污泥进行搅拌,由于搅拌组件位于水面下方,因此搅拌组件搅拌的过程中不会让前置缺氧池充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生化系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前置缺氧结构中的搅拌机构。
背景技术
在污水生化系统中设有缺氧池,缺氧池是指没有溶解氧但有硝酸盐的反应池,缺氧池有水解反应,在脱氮工艺中,在脱氮工艺中,主要起反硝化去除硝态氮的作用,也有水解反应提高可生化性的作用。
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主要包括的步骤是粗格栅-提升泵提升进细格栅-沉砂池-生化池-二沉池-消毒池-排出,现有的污水处理过程主要存在以下技术问题:1.二沉池沉淀的污泥和生化池的剩余污泥直接进入储泥池,然后再通过脱泥机处理后排出,因此无法对二沉池内部的污泥和生化池内部的污泥形成回流;2.现有的污水进入生化池后在缺氧段的停留时间短,因此污水氮含量高,后期脱氮效果不好,影响生化系统使用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前置缺氧结构中的搅拌机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用于前置缺氧结构中的搅拌机构,包括竖直设置在前置缺氧池内部的支撑柱,所述支撑柱的顶端和底端分别固定连接有水平设置的顶板和底板,所述支撑柱外套设有第一活动框和第二活动框。
所述第一活动框左侧竖壁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一安装板,第一活动框右侧竖壁的前后两端均固定连接有第二安装板;两个所述第一安装板之间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一转杆,所述第一转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一滚轮,前侧的第一安装板上安装有第三电机,所述第三电机的输出端与第一转杆固定连接;两个所述第二安装板之间可转动的安装有第二转杆,所述第二转杆上固定套设有第二滚轮,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上套设有皮带。
所述第二活动框的顶端四角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下方的两个固定块之间均转动连接有转辊。
还包括两根牵拉绳,其中两根牵拉绳的一端分别固定在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上,两根牵拉绳的另一端分别绕过对应转辊与第二活动框的外壁连接;所述第二活动框的底端设有搅拌组件。
搅拌组件位于前置缺氧池内部对前置缺氧池内的污泥进行搅拌,由于搅拌组件位于水面下方,因此搅拌组件搅拌的过程中不会让前置缺氧池充氧。另外,由于前置缺氧池内的污泥分别来自二沉池和生化池,通过搅拌组件的搅动也可以让两个来源的污泥混合的更均匀,更有利于缺氧池内对污水的氮消化。
搅拌组件的内部设有两个牵拉绳,通过两个牵拉绳可以对第二活动框进行升降,两个转辊可以对第二活动框的升降进行防护,从而可以对搅拌组件进行防护,第三电机带动第一滚轮旋转,由于皮带的作用,使得第二滚轮跟随第一滚轮移动,从而可以将第一转杆和第二转杆同步旋转,由于两个转辊的作用,使得第二活动框下移更加平稳,从而防止搅拌组件下降时发生倾斜,影响搅拌组件正常使用,进而通过搅拌组件可以对前置缺氧池内部进行搅拌。
优选的,所述搅拌组件包括圆板和固定连接于第二活动框底端的连接绳;所述圆板可滑动的套设在支撑柱外,所述连接绳的底端与圆板固定连接,所述圆板的下方设有活动筒,所述活动筒的外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呈发射状结构的搅拌板。
所述圆板的顶端一侧固定连接有安装框,所述安装框的内部固定安装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驱动端穿过圆板且固定连接有外齿轮,所述活动筒的内圆周面固定连接有内齿轮,所述内齿轮与外齿轮相啮合。
第一电机带动外齿轮旋转,外齿轮带动内齿轮转动,活动筒跟随内齿轮旋转,搅拌板跟随活动筒移动,从而可以对本体内部污水和污泥进行搅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碧海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碧海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913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生化系统的前置缺氧结构
- 下一篇:一种水产品加工用操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