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用的小型二沉池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9027.3 | 申请日: | 2021-11-17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617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婷婷;马鹏;卢伟;邱露;江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碧海排水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 |
代理公司: | 重庆晟轩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38 | 代理人: | 王海凤 |
地址: | 401320***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污水处理 小型 二沉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污水处理用的小型二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溢流圈,所述溢流圈的外壁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导流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圈,所述调节圈的外壁开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壁与导流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圈的内壁与溢流圈的外壁转动连接。通过设置的调节圈和握把等结构,起到可调节的效果,根据污水杂质的含量对溢流口的大小进行调节,通过握住握把并拉动,使握把通过连接座带动调节圈进行转动,改变溢流口和调节口重合的大小,从而改变水溢出的速度,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情况下,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污水处理用的小型二沉池。
背景技术
污水的处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具有多道工序。污水中的颗粒物含量较高,比如泥沙、金属颗粒、非金属颗粒等,这些颗粒物会引起水体或者环境污染,需要进行清除。二次沉淀池简称为二沉池,是活性污泥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主要是使污泥分离,使水澄清和进行污泥浓缩。将二沉池来水中的活性污泥与水进行分离,分离出的污泥一部分泵送回生化池池继续参与污水处理,另一部分泵送储泥池待脱水。
然而传统的小型二沉池在使用时,由于污水原本所处的环境的不同,污水中杂质的含量不同,污水在进行分离时,无法根据实际的使用情况来对污水的分离速度进行调节,从而无法以最有效率的方式进行工作,同时传统的二沉池工作时,淤泥容易粘附在池体的内壁,从而难以排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污水处理用的小型二沉池,具备可调节、便于清理的优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污水处理用的小型二沉池,包括池体,所述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导流槽,所述导流槽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溢流圈,所述溢流圈的外壁开设有溢流口,所述导流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有调节圈,所述调节圈的外壁开设有调节口,所述调节圈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限位圈,所述限位圈的外壁与导流槽的内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圈的内壁与溢流圈的外壁转动连接,所述调节圈的顶部相对固定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外壁固定连接有握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可调节的效果,通过握住握把并拉动,使握把通过连接座带动调节圈进行转动,改变溢流口和调节口重合的大小,从而改变水溢出的速度,当溢流口和调节口完全重合时,水溢出速度最快,当溢流口和调节口完全错开时,水无法溢出,从而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在保证污水处理质量的情况下,使工作效率达到最高。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中心设置有中心筒,所述中心筒的下方设置有反冲板,所述反冲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旋转气缸,所述旋转气缸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转轴,所述转轴的外壁固定连接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的一端固定连接有刮板,所述刮板的外壁与池体的内壁贴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便于淤泥杂质沉淀和便于清洁的效果,通过设置反冲板,在污水进入时与反冲板相撞,使污水分散,避免杂质集中难以沉淀,启动抽泥泵,对淤泥进行抽取,同时启动旋转气缸,旋转气缸使转轴转动,转轴通过连接板带动刮板转动,刮板呈倾斜设置,从而在刮板转动时,可以对淤泥进行刮取,并使淤泥向池体底部聚集,从而方便进行清洁。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内壁固定连接有进水管,所述进水管的一端延伸至中心筒的内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达到了污水输送的效果,通过进水管使污水输送到池体中进行分离工作。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絮凝剂管,所述絮凝剂管的外壁固定连接有阀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起到加快淤泥杂质沉淀的效果,通过设置的絮凝剂管,向池体中加入絮凝剂,且通过反冲板冲撞分散与污水混合,加快污水中杂质的沉淀。
优选的,所述池体的底部固定连接有抽泥泵,所述抽泥泵的输入端固定连接有抽泥管,所述抽泥泵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排泥管,所述抽泥管贯穿池体的内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碧海排水有限责任公司,未经重庆市碧海排水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902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低压式电催化装置
- 下一篇:生化系统的前置缺氧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