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应用于射频信号接收机的直流失调校准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2122802136.2 | 申请日: | 202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9103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6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堂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洁隆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7/21 | 分类号: | H04B17/21 |
代理公司: | 安徽爱信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85 | 代理人: | 谌丹 |
地址: | 100081 北京市大***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应用于 射频 信号 接收机 直流 失调 校准 组件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射频信号接收机的直流失调校准组件,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机侧板和安装组件,安装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四个转动件、四个弹簧、四个套环和四个横块,四个转动件均转动安装于集成电路板侧壁,四个弹簧分别安装于四个转动件底部,四个套环分别滑动套接安装于四个转动件外周,四个套环分别与四个弹簧底部相连接,四个横块分别安装于四个转动件底部,射频信号接收机侧壁设置有与四个横块配合的槽孔,槽孔侧壁设置有限位槽。本方案,避免了使用螺钉安装,进而避免螺钉生锈影响集成电路板的电路,且不需要使用螺纹槽,使用侧壁没有螺纹段的槽孔和限位槽,避免了滑丝现象,便于安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接收机信号处理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应用于射频信号接收机的直流失调校准组件。
背景技术
传统接收技术在射频信号和基带之间的转换分为多步进行,首先在射频和中频之间转换,然后在中频和基带之间转换。零中频接收技术,是指RF信号不需要变换到中频,而是一次直接变换到模拟基带 I/Q信号,然后再解调的技术。与超外差技术比较,零中频接收技术具有不存在镜像干扰,只需要使用低通滤波器的优点,然而零中频结构最根本的问题在于:信号一开始就被搬移到直流频段,这虽然是设计者所希望的,但是这导致严重的直流偏移问题。一个最广为人知的问题是本振信号的泄漏所引起的直流漂移。由于在电路中总是存在一些寄生的元件,信号与信号之间不可能做到完全隔离,总有一部分信号会发生泄漏,为了解决零中频接收机的直流偏移问题,目前常见的一个解决办法是:在手机开机时,射频芯片内部会做一个消除直流偏移的校准过程。图1示出用以实现该过程的等效直流偏移校准单元 20。一个实际的方案参照图2所示,先让接收机的增益设置在某一档上,打开接收链路,在信号下变频到模拟I/Q通道,再经过ADC 24 变换到数字I/Q信号后,通过芯片22内的DSP(数字信号处理器)计算出直流偏移量,然后芯片22内部产生一个和该直流偏移量相反的一个直流量,经DAC 26变换后,加到接收模拟I/Q通道上去,从而让直流偏移量趋于零。
在接收机不同增益档位上重复这一操作,就可以把接收通路上的直流偏移量较好地消除掉。每一增益档位的直流偏移校准完成后,都会在芯片内部存入这一次校准结果,称之为″种子″,然后再进行下一个增益档位的校准。手机在正常通话时,就可以取出当前所用增益档位对应的种子,消除接收通道上存在的直流偏移,避免接收通道出现饱和而使通话受影响。
现在都是将校准电路刻于集成电路板上,之后再将集成电路板使用螺钉安装在射频信号接收机侧板的内部,但是集成电路板上固定的螺钉容易生锈,并且容易导致集成电路板短路,螺钉生锈会导致螺钉转动困难,并且对螺纹槽造成破坏,进而会造成滑丝现象,容易导致集成电路板不能再次安装在射频信号接收机侧板的内部。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射频信号接收机的直流失调校准组件,以改善相关技术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了一种应用于射频信号接收机的直流失调校准组件,包括射频信号接收机侧板和安装组件。
所述安装组件包括集成电路板、四个转动件、四个弹簧、四个套环和四个横块,四个所述转动件均转动安装于所述集成电路板侧壁,四个所述弹簧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转动件底部,四个所述套环分别滑动套接安装于四个所述转动件外周,四个所述套环分别与四个所述弹簧底部相连接,四个所述横块分别安装于四个所述转动件底部,所述射频信号接收机侧板侧壁设置有与四个所述横块配合的槽孔,所述槽孔侧壁设置有限位槽。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电路板侧壁安装有连接线,所述连接线端部安装有连接头。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集成电路板侧壁安装有四个外管,四个所述外管内壁均滑动插接有四个内管,四个所述内管端部共同安装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侧壁安装有风扇,所述风扇出风端与所述集成电路板呈相对设置。
在本申请的一种实施例中,所述内管侧壁安装有弹簧柱塞,所述外管侧壁设置有若干与所述弹簧柱塞配合的贯穿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洁隆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洁隆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8021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中药粉碎装置
- 下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机械智能制造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