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95583.X | 申请日: | 2021-11-16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37127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8 |
| 发明(设计)人: | 杨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林 |
| 主分类号: | C21B7/06 | 分类号: | C21B7/06;C21B7/10 |
| 代理公司: | 鞍山大千专利事务所 21110 | 代理人: | 聂振峡 |
| 地址: | 102422***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高炉 炉缸热面碳捣层 制作 煤气 密封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炉底碳砖侧面和冷却壁相邻碳捣层的热面形成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的深度为:h=200mm,在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内浇注高密度弹性密封胶形成弹性密封环。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严密封堵了炉缸热面碳捣层煤气窜漏通道,实现了对窜漏煤气的强制密封,炉基不再窜漏带压煤气,确保高炉运行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冶金行业高炉冶炼及维护技术领域,属于一种针对冶金行业在高炉运行的过程中因炉内的炉底封板结构焊口开裂,炉内窜漏煤气下行的一种发生在高炉炉壳和水泥基墩结合部带压煤气窜漏缺陷、水泥基墩向外窜漏带压煤气缺陷的治理,特别涉及一种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国内冶金行业在高炉运行的过程中一些高炉因为炉内炉底封板结构焊口开裂,炉内煤气下行,发生高炉炉壳和水泥基墩结合部带压煤气向外窜漏缺陷、水泥基墩窜漏煤气,导致高炉内部带压煤气窜出,丧失密封性能,炉基带压煤气窜漏给安全生产造成极大影响,极易发生恶性人身安全事故,严重影响高炉设备的安全运行。在现有技术中采用降低冶炼强度、控制炉内压力、高炉炉体灌浆等工艺进行治理。但因这些治理工艺措施的实行严重影响高炉产量,也不能彻底解决高炉炉基的煤气窜漏问题,仍然存在:安全生产隐患和高炉设备的安全运行的问题。达不到高炉长期、稳定、安全运行的要求,不能长期彻底的解决炉基密封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内容简述: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其特征在于:由炉底碳砖侧面和冷却壁相邻碳捣层的热面形成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的深度为:h=200mm,在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内浇注高密度弹性密封胶形成弹性密封环。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严密封堵了炉缸热面碳捣层煤气窜漏通道,实现了对窜漏煤气的强制密封,炉基不再窜漏带压煤气,确保高炉运行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附图说明
图1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冷却壁、2是碳捣层、3是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4是弹性密封环、5是炉底碳砖。
具体实施方式
本实用新型一种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是这样实现的,下面结合附图做具体说明。
见图1,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由:炉底碳砖5侧面和冷却壁1相邻碳捣层2的热面形成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的深度为:h=200mm,在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内浇注高密度弹性密封胶形成弹性密封环4。实施时:是在高炉炉缸浇筑施工之前拆除原炉缸残余陶瓷杯及上面两层的炉底碳砖,并进行彻底清理,在保留的炉底碳砖5上表面对热面碳捣层2向下挖槽,沿炉底碳砖5侧面和冷却壁1相邻碳捣层2的热面形成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的深度为:h=200mm,在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内浇注高密度弹性密封胶形成弹性密封环结构4.,实现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密封环治理炉基煤气窜漏缺陷。
工作原理: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封堵了炉缸热面碳捣层煤气窜漏通道,通过在冷却壁1、碳捣层2、炉底碳砖5之间形成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在圆环状的凹槽型空间3内部浇筑高密度弹性密封胶制作弹性密封环4。实现治理炉缸冷却壁热面碳捣层煤气窜漏通道,封堵煤气泄漏,再辅助进行炉缸冷却壁冷面灌浆施工,保证了炉底、炉基的生产工作环境空气中煤气含量达到国家规定的高炉生产环境煤气安全的标准要求。保证了炼铁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了高炉生产的运行系数,提高了高炉产量,在保证高炉设备安全的同时提高了经济效益。
本实用新型通过高炉炉缸热面碳捣层制作的煤气密封环结构,严密封堵了炉缸热面碳捣层煤气窜漏通道,实现了对窜漏煤气的强制密封,炉基不再窜漏带压煤气,确保高炉运行安全,实现安全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林,未经杨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955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智慧加工厂用除尘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芯陶瓷封接耐高压电连接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