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85107.X | 申请日: | 2021-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76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2 |
发明(设计)人: | 李健斌;梁国强;郑维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 |
主分类号: | E04C3/34 | 分类号: | E04C3/3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604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钢筋混凝土 超短 | ||
本申请属于建筑支撑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包括超短柱钢筋结构,所述超短柱钢筋结构包括第一钢套、第二钢套和固定架,所述第一钢套的侧端与第二钢套的侧端扣接匹配,所述第一钢套和第二钢套套在固定架的外壁,所述第一钢套包括第一钢条和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第一钢条的两端,所述第一钢套还包括插栓,所述插栓固定连接在固定片的外壁,所述第一钢套还包括第一弹力杆,所述第一弹力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钢条的下端,所述第二钢套包括第二钢条,所述第二钢条与第一钢条组合形成框形,所述第二钢套还包括套环。本申请提高了组装效率,更好的满足使用需要。
技术领域
本申请属于建筑支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
背景技术
短柱,指的是钢筋混凝土结构中按内力计算值得到的剪跨比MC/(VCh0)不大于2、反弯点在柱子高度中部、柱净高与柱截面高度之比Hn/h不大于4。
常规的钢筋混凝土超短柱的钢筋外环,由于套接组装时需要绕过外环的挂钩距离,而挂钩的宽度相当可观,使用者需要将钢筋拉至足够宽才能将其套在钢柱外,同于需要操作的形变距离比较大,需要操作的力道比较大,耗费的时间也比较长,从而造成常规钢筋外环操作组装效率比较低的问题,为此,我们提出来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为了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常规钢筋外环操作组装效率比较低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钢筋混凝土超短柱,包括超短柱钢筋结构,所述超短柱钢筋结构包括第一钢套、第二钢套和固定架;所述第一钢套的侧端与第二钢套的侧端扣接匹配;所述第一钢套和第二钢套套在固定架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套包括第一钢条和固定片;所述固定片固定连接在第一钢条的两端。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套还包括插栓;所述插栓固定连接在固定片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一钢套还包括第一弹力杆;所述第一弹力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一钢条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套包括第二钢条;所述第二钢条与第一钢条组合形成框形。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套还包括套环;所述套环固定连接在第二钢条的两端;所述套环滑动套在插栓的外壁。
优选的,所述第二钢套还包括第二弹力杆;所述第二弹力杆的上端固定连接在第二钢条的下端。
优选的,所述固定架包括钢柱和混凝土基座;所述钢柱的下端固定连接在混凝土基座的内壁;所述第一钢条和第二钢条的内壁挤压在钢柱的外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为:
1、采用第一钢套和第二钢套套接的方式,方便了使用者直接由侧部卡合拼装形成钢环,方便了使用者操作组装,进而提高了组装效率。
2、采用第一弹力杆、第二弹力杆与钢柱弹力挤压的方式,保障了第一钢套和第二钢套对钢柱压力的稳定性,从而提高了第一钢套和第二钢套高度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提出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提出的第一钢套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提出的第二钢套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提出的固定架结构示意图。
图中:1、超短柱钢筋结构;2、第一钢套;3、第二钢套;4、固定架;5、第一钢条;6、固定片;7、插栓;8、第一弹力杆;9、第二钢条;10、第二弹力杆;11、套环;12、钢柱;13、混凝土基座。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未经肇庆市城市规划设计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85107.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装配式桥墩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多功能折叠吸风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