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81852.7 | 申请日: | 2021-11-15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588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4 |
| 发明(设计)人: | 贾振刚;刘彦杰;王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21D5/04 | 分类号: | E21D5/04;E21D5/12 |
| 代理公司: | 河北知亦可为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3115 | 代理人: | 林秀钦 |
| 地址: | 056003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隧道 通风 竖井 井筒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隧道竖井技术领域,提出了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包括在竖井内壁依次衬砌的一次支护层和二次支护层,二次支护层中具有将其分为两个通道的分隔层,一次支护层、二次支护层和分隔层均为混凝土浇筑层。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对竖井一次支护安全性低速度慢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竖井施工建造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隧道通风竖井一次支护时往往采用锚网喷支护,这种方式速度慢成本高,并且在进行二次支护时通常会造成混凝土开裂导致砼块掉落伤人,安全性相对较差,另外此种锚网喷支护的方式需要人工进行操作,操作步骤繁琐,速度慢,提高了工期成本和员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隧道通风竖井井筒结构,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竖井施工一次支护时速度慢耗费人力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包括:
在竖井内壁依次衬砌的一次支护层和二次支护层,所述二次支护层中具有将其分为两个通道的分隔层,
所述一次支护层、所述二次支护层和所述分隔层均为混凝土浇筑层。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
所述二次支护层的厚度与内径的比为∶140。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自动浇筑装置,所述自动浇筑装置包括,
中心导轨,设置在竖井内,
所述中心导轨上由上及下依次滑动设置有混凝土运输装置、布料装置和模板组件,
所述模板组件与竖井内壁之间形成浇筑型腔。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组件包括,
第一中心架,升降滑动设置在所述中心导轨上,
弧形模板,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架的外侧,所述弧形模板滑动后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中心架,
所述弧形模板设置有若干个,若干个所述弧形模板环绕所述第一中心架排列,
若干个所述弧形模板向远离所述第一中心架的方向滑动后,相邻两个所述弧形模板的两侧边缘相互靠近贴合形成筒形模板。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连接组件,所述弧形模板通过所述连接组件滑动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架上,所述连接组件包括,
第一导轨,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导轨分别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架和所述弧形模板上,两个所述第一导轨相对设置,
滑块,两个所述第一导轨上均滑动设置有所述滑块,
第一连杆,具有两个,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中部相互铰接,且两个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分别与所述第一中心架和所述弧形模板铰接,另一端分别与两个所述第一导轨上的所述滑块铰接,
所述滑块滑动时,所述弧形模板靠近或远离所述第一中心架。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还包括,
电缸,设置在所述第一中心架上,所述电缸的驱动杆与所述滑块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模板组件还包括,
顶件,所述弧形模板的两端均设置有所述顶件,所述顶件顶住竖井内壁后带动所述弧形模板向靠近所述第一中心架的方向移动。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顶件包括,
固定块,固定设置在所述弧形模板的端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煤第一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8185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带有喷雾增湿功能的光照果蔬保鲜柜
- 下一篇:一种电磁阀磁芯的棒料切割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