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骨折固定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80889.8 | 申请日: | 202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94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15 |
发明(设计)人: | 黄叶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叶建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A61B17/84;A61B17/8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4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骨折 固定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骨折固定装置,其包括钳体A、钳体B,钳体A、钳体B组成钳子,钳体B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螺纹孔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A,钳体A通过锁紧螺栓A与钳体B铰连接,钳体A、钳体B的左端均连接有橡胶缓冲垫,钳体A、钳体B的右端均连接有橡胶套,钳体A的上端、钳体B的下端均连接有轨道,轨道外侧设置有克氏针机构,克氏针机构与轨道之间滑动连接,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各个环节均可调节、锁紧固定,与患处骨头固定解放操作人员双手减少人工消耗,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增加克氏针固定精度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固定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型骨折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克氏针的使用方式大多是先打孔,后手动插入,部分骨质较软的位置直接采用蛮力直接将克氏针打入患处进行固定,上述的操作方式对于操作人员的技术要求非常严格,不利于把控固定位置的精度和操作粒度。
同时,传统的克氏针固定方式,需要先将患处拼接好,在进行固定,需要复数的操作人员操作,甚至是三、四个人员同时进行拼接、固定,浪费人工。
因此设计一种各个环节均可调节、锁紧固定,与患处骨头固定解放操作人员双手减少人工消耗,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增加克氏针固定精度的固定装置,正是发明人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骨折固定装置,能实现各个环节均可调节、锁紧固定,与患处骨头固定解放操作人员双手减少人工消耗,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增加克氏针固定精度的功能。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骨折固定装置,其包括钳体A、钳体B,所述钳体A、钳体B组成钳子,所述钳体B 的中部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栓A,所述钳体A通过锁紧螺栓A与钳体B铰连接,所述钳体A、钳体B的左端均连接有橡胶缓冲垫,所述钳体A、钳体B的右端均连接有橡胶套,所述钳体A的上端、钳体B的下端均连接有轨道,所述轨道外侧设置有克氏针机构,所述克氏针机构与轨道之间滑动连接;
所述克氏针机构包括滑块,所述滑块上螺纹连接有顶丝,所述滑块上固定连接有立柱,所述立柱的上端设置有水平支架,所述水平支架上开设有通孔且通孔内侧穿过锁紧螺栓B,所述锁紧螺栓B与立柱螺纹连接,所述水平支架的端部开设有十字卡槽,所述十字卡槽内侧设置有加压螺纹克氏针。
进一步,所述克氏针机构的数量不少于一个。
进一步,所述水平支架与立柱之间通过锁紧螺栓B转动连接。
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栓A、锁紧螺栓B的末端均设置有平面结构。
进一步,所述橡胶缓冲垫的长度为钳体A左端的平直段长度二分之一,所述钳体B左端的平直段长度与钳体A相同。
进一步,所述十字卡槽的宽度为0.6mm至2.1mm。
进一步,所述十字卡槽的侧壁与加压螺纹克氏针之间存在间隙。
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栓A拧紧时挤压钳体A且将钳体A、钳体B锁紧固定。
进一步,所述锁紧螺栓B拧紧时挤压水平支架且将水平支架、立柱锁紧固定。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采用钳子作为载体,在钳体上增加轨道,与轨道配合的克氏针机构,克氏针机构各个连接部位、与轨道的连接处均可采用顶丝、螺栓锁紧的方式进行固定,同时松开固定状态后能进行调节,配合克氏针机构上设置的十字卡槽,保证克氏针施针的时候具有稳定支撑和导向,降低偏差,实现了各个环节均可调节、锁紧固定,与患处骨头固定解放操作人员双手减少人工消耗,降低操作难度的同时,增加克氏针固定精度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叶建,未经黄叶建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8088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