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锐利边缘检测仪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78855.5 | 申请日: | 2021-11-12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2061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 发明(设计)人: | 丁德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佛山市启明长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B21/00 | 分类号: | G01B21/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圣理华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302 | 代理人: | 黄日涛 |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山市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锐利 边缘 检测 | ||
本实用新型的锐利边缘检测仪,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连接在外壳内的连接构件和转轴构件,连接构件设有延伸出外壳外侧的测试杆,连接构件随测试杆的摆动而转动,连接构件和转轴构件通过弹性元件连接,弹性元件使测试杆保持在一个初始位置,连接构件设有指示部,外壳靠近连接构件一侧对应指示部的运动轨迹设有轨迹指示槽,外壳位于轨迹指示槽外侧设有显示指示部从而确定测试杆工作位置的标记。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锐利边缘检测仪,通过在外壳设置方便人眼观察的轨迹指示槽,并且在连接构件对应设置指示部,用户通过观察指示部在轨迹指示槽内的活动位置从而控制测试杆在标准的力度下进行测试,较好地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锐利边缘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锐利边缘检测仪。
背景技术
由于人们安全意识提高,对产品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锐利边缘检测仪的使用也逐步增多,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品质监控较常见的仪器。
目前市面上使用的锐利边缘检测仪,有壳体,连接构件,活动转轴,测试杆,S形卷簧,测试帽组成,测试杆设于连接构件上,测试杆一端可装载测试帽,测试帽上缠绕有泡沫和胶带,使用中通过测试杆转动连接构件,一般转动到测试杆和壳体纵向水平后,此时测试帽可以被施加约6.7N力,此时使测试帽在被测试物体上滑动,进行测试以及检查测试结果即可。因为这是一种对力的精度要求较高的仪器,而目前市面上的仪器,因为观察参考线不够直观,其位置位于仪器的侧边,当驱摆测试杆测试水平放置的对象时,因为视角的问题,不便于在使用中观察弹力的大小,从而不便于将仪器控制在标准的力度下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锐利边缘检测仪不便于观察和控制测试杆的标准的力度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方便用户观察和控制测试杆的标准的力度的锐利边缘检测仪。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锐利边缘检测仪,包括外壳、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壳内的连接构件和转轴构件,所述连接构件设有延伸出外壳外侧的测试杆,所述连接构件随测试杆的摆动而转动,所述连接构件和转轴构件通过弹性元件连接,所述弹性元件使测试杆保持在一个初始位置,所述连接构件设有指示部,所述外壳靠近所述连接构件一侧对应所述指示部的运动轨迹设有轨迹指示槽,所述外壳位于轨迹指示槽外侧设有显示指示部从而确定测试杆工作位置的标记。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锐利边缘检测仪,通过在外壳设置方便人眼观察的轨迹指示槽,并且在连接构件对应设置指示部,用户通过观察指示部在轨迹指示槽内的活动位置从而控制测试杆在标准的力度下进行测试,较好地保证测试结果准确性。
进一步的,所述轨迹指示槽设置在使用时靠近手部虎口端的上侧;通过这样设置,便于用户在测试水平放置的对象时更直观地观察和控制测试杆的标准力度。
进一步的,所述指示部为设置在所述连接构件延伸至轨迹指示槽的指示柱;通过这样设置,指示部设置为柱状并延伸至轨迹指示槽,显示效果更显著。
进一步的,所述标记包括设于轨迹指示槽外侧的位置参考线;所述位置参考线包括指示测试杆在预计水平角度的区间位置参考线;通过这样设置,设置区间位置参考线,方便用户更容易确定测试杆工作位置。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位于所述轨迹指示槽的位置设计为弧形;通过这样设置,使轨迹指示槽位置显示更美观,与指示部的弧形运动轨迹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侧部设有校准孔,所述连接构件设有使测试杆移动至工作位置与校准孔对应的校准部;通过这样设置,便于用户从多角度观察和控制测试杆在标准的力度下进行测试。
进一步的,所述外壳下侧设置有握持指位;通过这样设置,外壳握持手感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佛山市启明长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未经佛山市启明长庚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7885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型第一类吸收式热泵
- 下一篇:气压驱动排水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