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快速密封与打开的容器塞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76874.4 | 申请日: | 2021-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16360384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22 |
发明(设计)人: | 韦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韦峰 |
主分类号: | B67B1/00 | 分类号: | B67B1/00;B67B7/0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邓世凤 |
地址: | 427100 湖南省张***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快速 密封 打开 容器 | ||
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快速密封与打开的容器塞,包括弹性密封套、滑动块以及推动装置,所述弹性密封套被滑动块周向部分推向容器口内壁方向,所述推动装置被上部塞体和按钮操纵,推动所述滑动块,滑动块径向朝外滑动的同时朝向容器出口方向滑动或径向朝内滑动的同时离开容器口出口方向滑动以压紧或脱离容器口内壁,一步操作快速实现密封封堵容器口或松开对容器口的密封封堵。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密封塞,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快捷,在容器的密封塞中拥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容器的密封和打开,具体是指一种快速密封与打开的容器塞。
背景技术
在容器行业中,制造具有一个或多个出料口和/注料口的瓶,罐是及其常见的。此类容器多采用带螺纹的容器塞或固体的塞子进行密封,或借助其它部件进行密封如卡扣。以带螺纹的为例,开启与打开过程中需要繁琐的进行旋转,特别是在容器盛装热饮或碳酸类液体时容器类的压力升高,此时旋转容器塞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力气才能打开。以固体塞子为例,因没有借助其它结构进行固定,塞子设计太小密封效果差不能盛装有压力的液体,塞子设计过大打开时困难需要借助其他工具浪费更多时间,以借助其它部件进行密封为例,打开与闭合过程动作复杂浪费时间,却部件还需占用额外空间。现有容器塞存在以下问题:不能实现快速打开与密封,打开与密封操作不方便比较费力,结构复杂占用空间浪费资源,密封效果不好有渗漏风险。
在运输容器行业中,制造具有一个或多个出料口和/或注料口的瓶、罐等是极为常见的。此类容器的开口部有的并入无螺纹垫圈密封面的内螺纹,携带有环形密封垫圈的外螺纹密封塞与容器开口部螺纹啮合。当密封塞塞入密封时,密封塞垫圈就紧压到无螺纹的垫圈密封面上,实现对容器的有效密封。当众多的瓶、罐和其它容器使用上述方式进行密封时,一方面,在密封塞及其垫圈的压紧力存在临界,另一方面,容器开口部螺纹并入开口部衬垫垫圈座面中,当施加必要的力将密封塞密封塞入容器开口部时,密封塞垫圈向开口部内螺纹的开始位置楔入密封,而旋下密封塞时,密封塞垫圈向开口部螺纹楔入会紧紧顶住密封塞垫圈,密封塞旋钮继续时,容易使密封垫圈产生脱力,甚至产生密封塞脱离开口部时,垫圈可能仍然陷在密封塞内开口部螺纹上,导致垫圈从密封塞的垫圈座上脱落,垫圈与开口部容易形成泄露通道,损坏垫圈并影响密封效果。随着使用的频繁,垫圈自身也会由于施力逐渐损坏,慢慢削弱垫圈的密封作用。
通过密封塞垫圈与密封塞啮合产生密封效果,在取出密封塞时必然会产生因螺纹相互啮合产生密封塞对密封垫圈的拖动,不可避免或早或晚都会产生上述问题,这也导致密封塞与垫圈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无法实现密封塞的耐久使用。
为解决这一技术问题,中国专利CN104803085A,公开了一种快速开启与闭合的容器塞,包括柱状塞体,所述柱状塞体包括塞杆,所述塞杆底部设有可插入容器或抽拉出容器的底座,所述底座的形状和大小与容器口直段部或者容器的最小截面处的形状和大小相配合,所述底座上部设有环状塞体,环状塞体和底座之间设有可弯折变形的弹性密封套,环状塞体与底座均可在外力作用下在容器口内沿容器轴向作相互运动进行挤压所述弹性密封套,使弹性密封套产生径向膨胀向外弯折形成在容器与底座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圈连同底座一起形成实现容器快速闭合的密封层。其选用无螺纹瓶塞,能较快地快速开启和闭合使用。但该技术方案中采用弹性密封体挤压膨胀折叠后径向尺寸大于容器内径尺寸,这样的结构折叠膨胀后的弹性密封体与容器内径接触面积少,密封效果不稳定。另外,现有技术在实现闭合容器塞的过程采用的是先将整个塞体放入容器后再拉动底座挤压弹性密封套以实现密封效果,操作动作不够简便,开启和闭合操作手指只能在塞体设定的方向上操作,没有实现真正的快速开启与闭合。
作为容器的封堵和密封件,如何解决密封的稳定性和操作快速的问题,实现操作稳定、快捷地实现密封塞对容器的封堵和密封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针对现有技术中的密封的不稳定、操作不便捷的问题,提供了一种快速密封与打开的容器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韦峰,未经韦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7687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超低噪音印刷排版切边机
- 下一篇:一种点烫打孔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