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支撑结构及光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35090.7 | 申请日: | 202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94883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4-05 |
发明(设计)人: | 舒敏;赵一溪;郭竞 | 申请(专利权)人: | 羲和电力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7/42 | 分类号: | E02D27/42;E04H12/22;E04H12/20;H02S20/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德崇智捷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67 | 代理人: | 王斌 |
地址: |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伏桩柱一 体式 基础 支撑 结构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支撑结构及光伏装置,其中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支撑结构包括埋入土中的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埋入土中的两个支墩,两个支墩对称分布在所述管桩的两侧;在所述管桩上设置有抱箍,所述抱箍具有两个连接部;在一个连接部和一个支墩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所述抱箍由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和第一紧固件构成,所述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拼合后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管桩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管桩的水平承载力,提升了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减小管桩桩身所受弯矩,从而减小管桩光伏支架桩所需型号,在节省成本的同时提高了结构的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支撑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前后立柱形式,另一种是单立柱形式,本实用新型属于第二种形式。目前单立柱形式多采用单桩基础,该基础仅凭管桩所进入土层所提供的土压力抵抗上部荷载,随着光伏组件尺寸逐渐增大,单块光伏组件承受的水平风荷载也随之增大,这对光伏支架基础的水平承载力以及桩身抗弯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目前最常用的两种方式一种是减小桩间距,这就意味着需要使用更多的管桩即管桩总数增加,另外一种则是使用强度更高的管桩即增加管桩每米成本;两种方式成本都相对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在满足光伏支架基础所需承载力的同时,尽可能地节省成本的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支撑结构。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光伏桩柱一体式基础支撑结构,包括埋入土中的管桩,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埋入土中的两个支墩,两个支墩对称分布在所述管桩的两侧;在所述管桩上设置有抱箍,所述抱箍具有两个连接部;在一个连接部和一个支墩之间设置一个支撑;所述抱箍由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和第一紧固件构成,所述第一半箍和第二半箍拼合后通过所述第一紧固件固定在所述管桩上。
两个所述连接部位于第二半箍上;所述连接部上设置有用于与第二紧固件连接的螺栓孔;所述支撑通过安装在所述螺栓孔上的第二紧固件与所述抱箍固定。
所述支墩为预埋混凝土墩,由混凝土、预埋钢筋及预埋刚板组成,其中预埋刚板位于混凝土表面,预埋钢筋焊接在所述预埋刚板下端。
所述支撑为钢结构支撑,所述支撑下部焊接在所述支墩的预埋刚板上。
所述支墩底部为锯齿状。
与现有技术相比,上述技术方案的优点是:
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单桩基础上给桩基础加支撑,提高了基础的水平承载力,降低了桩身所受最大弯矩,从而减小了管桩所需的入土深度并降低了桩身的强度要求,最终减短管桩总米数并降低管桩型号而不降低结构承载力。在满足结构可靠性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桩与支撑之间采用抱箍和支墩进行连接,支墩提高了支撑的稳定性,抱箍方便了支撑的安装。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抱箍与支撑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第一半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俯视图。
图5是第二半箍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俯视图。
图7为支墩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与7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光伏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管桩,2、抱箍,3、斜撑,4、支墩。6、立柱;7、前支撑;8、后支撑;9、斜梁;10、光伏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羲和电力有限公司,未经羲和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350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车厢侧箱板生产用的剪板机构
- 下一篇:一种离子注入机的分析磁场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