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22243.4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61084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22 |
| 发明(设计)人: | 汪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连云港市大正水泥制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2D5/52 | 分类号: | E02D5/52;E02D5/3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21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混凝土 管桩锁紧式 机械 快速 接头 | ||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建筑领域,提供了一种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包括支架,还包括: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夹,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位夹间连接有弹性连接机构,所述移动座与支架间连接有推动移动座与支架相对滑动的推力件,所述推力件的一侧设置有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与支架连接,所述夹具组件能够通过相对运动的方式对推力件进行夹持固定;通过推力件推动移动座与支架相对滑动,从而移动座带动定位件与固定夹相对运动,从而定位件与固定夹将混凝土管桩夹紧固定,之后通过夹具组件对推力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对混凝土管桩的锁紧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发展,预应力混凝土管桩开始大量应用于铁道系统,并逐步扩展到工业与民用建筑、市政、冶金、港口、公路等领域。管桩分为后张法预应力管桩和先张法预应力管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C管桩)和预应力混凝土薄壁管桩(PTC管桩)及高强度预应力混凝土管桩(PHC管桩)。
混凝土管桩在连接时需要用到机械接头将其连接固定,现有的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在对混凝土管桩进行连接固定时固定过程繁琐且固定效果较差。为避免上述技术问题,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方便固定拆卸且抗震性能好的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所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旨在解决的问题现有的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在对混凝土管桩进行连接固定时固定过程繁琐且固定效果较差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包括支架,还包括:
固定夹,所述固定夹与支架固定连接,所述固定夹的一侧设置有定位夹,所述支架滑动连接有移动座,所述移动座与定位夹间连接有弹性连接机构,所述移动座与支架间连接有推动移动座与支架相对滑动的推力件,所述推力件的一侧设置有夹具组件,所述夹具组件与支架连接,所述夹具组件能够通过相对运动的方式对推力件进行夹持固定。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弹性连接机构包括转杆,所述转杆与移动座转动连接,所述转杆的一端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滑动连接在定位夹上的滑槽中,相邻的两个滑杆间连接有弹簧,所述转杆与移动座间连接有支撑组件。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支撑组件包括撑杆,所述撑杆与移动座转动连接,所述撑杆的一端转动连接有套筒,所述套筒与转杆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推力件为推杆,所述推杆与移动座转动连接,且所述推杆与支架螺纹连接。
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所述夹具组件包括驱动杆,所述驱动杆与支架转动连接,所述驱动杆上设置有方向相反的螺纹,且每段螺纹均螺纹连接有卡座,所述支架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卡座均滑动贯穿连接。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将固定夹与定位夹套设在两个混凝土管桩的接口处,通过推力件推动移动座与支架相对滑动,从而移动座带动定位件与固定夹相对运动,从而定位件与固定夹将混凝土管桩夹紧固定,之后通过夹具组件对推力件进行夹持固定,从而进一步提高此混凝土管桩锁紧式机械快速接头对混凝土管桩的锁紧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定位夹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卡座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支架1、固定夹2、定位夹3、移动座4、弹性连接机构5、推力件6、夹具组件7、转杆8、滑杆9、弹簧10、支撑组件11、撑杆12、套筒13、驱动杆14、卡座15、限位杆16。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连云港市大正水泥制品有限公司,未经连云港市大正水泥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224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