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底板专用真空吸盘异形工装有效
| 申请号: | 202122720589.0 | 申请日: | 2021-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15035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12-07 |
| 发明(设计)人: | 吕向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凌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23Q3/00 | 分类号: | B23Q3/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为知盾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67 | 代理人: | 李汉强 |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金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底板 专用 真空 吸盘 异形 工装 | ||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真空吸盘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底板专用真空吸盘异形工装,其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为四棱台形状,吸盘面设置在较大的底面上,吸盘面上设置吸盘区域,在吸盘区域的边缘设置外密封圈安装槽,在吸盘区域的内部设置内密封圈安装槽,在外密封圈安装槽和内密封圈安装槽之间设置过气槽、定位柱,过气槽通过连接气孔与真空设备连接,定位面设置在较小的底面上,在定位面上设置有安装孔,在工装本体的左右两侧面设置有压板槽,其为底板的专用吸盘,通过设置对应的吸盘区域,保证工件受力均匀,避免因吸附力小于切削力产生的工件铣动风险,固定牢固避免加工震动,工装与零件具有唯一性,提升装夹速度,提高机床的利用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械加工真空吸盘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底板专用真空吸盘异形工装。
背景技术
在现有的机械加工过程中,待加工工件采用的固定方法包括夹具、磁力夹头、真空吸盘等三种方式进行,其中,真空吸盘一般用于固定无法通过夹具或磁力夹头来固定的加工物,并且真空吸盘无论材质仅以气压来固定各种材质的加工物是其独有的优势。真空吸盘对于较小的零件、薄壁件、不能受到磁力影响的待加工件具有较大的优势,薄壁结构件其壁薄的特性,决定这一类的工件与其它同材质的工件相比较,在强度上存在着明显的劣势,所以在进行薄壁工件的加工制造时,固定、受热与受力等因素导致的变形和破裂是薄壁工件加工工艺的最大的阻碍和难点,薄壁工件的加工在对设备环境提出较高要求的同时,对工人的熟练程度与经验的丰富程度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唯有在设备环境与人员要求都得到满足的前提下,薄壁构件的加工才能有较好的产能与效率。
尤其是小型薄壁构件在加工过程中的固定上困难程度更高,特别是一般情况下采用的机械固定,在固定与拆卸的过程中由于强度的因素,微小型薄壁构件极其容易发生变形破裂等各种损毁。而采用电磁磁力固定,这种方式的最大的缺陷在于缺乏通用性,以及在加工铁磁性材料的是在薄壁工件加工后所产生的剩磁,在高要求的使用环境下,去磁则成为了一个必要的工序,为器件的大规模和高效生产带来了阻碍,同时采用磁性固定生产出来的产品在移出工作位时由于剩磁的影响可能会造成产品的后期破损,增加了影响产品成品率的因素。而真空吸盘的使用则可以根据薄壁工件的强度和受力性能的不同,有效地调节真空吸盘内部的真空度,在达到固定效果的同时又不会对产品的结构产生影响。
发明人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些现有技术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
1.通用铁真空吸盘形状单一,对形状不规则的异形零件不能实现很牢固的安装,工件往往存在镂空区域影响吸附效果。
2.通用铁真空吸盘设备大占用机床工作的空间大,影响机床活动范围。
3.通用型号的真空吸盘缺少对应的定位基准,只能用于对精度要求不高的零件进行加工。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存在之不足,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通过长期的探索尝试以及多次的实验和努力,不断改革与创新,提出了一种底板专用真空吸盘异形工装,其为底板的专用吸盘,通过设置对应的吸盘区域,保证工件受力均匀,避免因吸附力小于切削力产生的工件铣动风险,避免零件在铣削过程中,因吸附不全而产生的加工震动,工装与零件具有唯一性,提升装夹速度,提高机床的利用率,针对性的依据底板的开孔设置定位柱,快速精准定位。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底板专用真空吸盘异形工装。其包括工装本体,工装本体为四棱台形状,吸盘面设置在较大的底面上,吸盘面上设置吸盘区域,在吸盘区域的边缘设置外密封圈安装槽,在吸盘区域的内部设置内密封圈安装槽,在外密封圈安装槽和内密封圈安装槽之间设置过气槽、定位柱,过气槽通过连接气孔与真空设备连接,定位面设置在较小的底面上,在定位面上设置有安装孔,在工装本体的左右两侧面设置有压板槽。
根据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底板专用真空吸盘异形工装,其进一步的优选技术方案是:所述外密封圈安装槽设置为规则的方形,内密封圈安装槽将底板的安装面上的除两个定位孔外其他镂空区域包括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凌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成都凌轩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20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片工艺错位数据的检测装置
- 下一篇:一种输电塔加固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