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两轮车后座有效
申请号: | 202122719387.4 | 申请日: | 2021-11-08 |
公开(公告)号: | CN2160028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2-03-11 |
发明(设计)人: | 叶晶晶;张伟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凯驰电动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J1/16 | 分类号: | B62J1/16;B62J7/04 |
代理公司: | 台州市方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3263 | 代理人: | 孙圣贵 |
地址: | 317500 浙江省台州市温***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两轮车 后座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两轮车后座,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两轮车后座安装不便的问题。本两轮车后座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架体、底板以及坐垫,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的一侧内壁上凹陷形成供紧固件卡入的卡槽,坐垫采用固连的方式安装在底板的一侧,且底板的另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紧固件,架体上具有连接部一,底板上具有连接部二,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相对应,且两者之间通过紧固组件进行拧紧固定。本两轮车后座装配更加方便、省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交通工具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两轮车后座。
背景技术
两轮车是现今生活中较为常见的交通工具,其具体包括电动车、自行车等,其具有绿色环保、出行方便的优点;现有的两轮车在自身后端会安装一个后座,通过后座保障两轮车能够搭载儿童或装载货物。
现有的后座一般包括架体、底板与坐垫,坐垫采用柔性材料构成,例如海绵;坐垫通过粘接的方式固设在底板上,底板与架体上对应开设用于装配的孔,后续装配人员可通过紧固件配合各孔将底板固定在架体上,从而保证坐垫安装在架体上的稳定性。
但在实际装配过程中,架体安装在两轮车车架上之后,两者之间仅留置的空间较为狭小,在对底板与架体进行固定时,装配人员需要俯身将紧固件依次穿过底板上的孔与架体上的孔(即由下往上),从而对装配人员的体力具有极大的要求,除此之外,由于架体与两轮车车架之间留置的空间也较为狭小,也会导致一些紧固件无法正常装入,进而造成两轮车后座的安装尤为不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两轮车后座,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保证两轮车后座安装方便。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两轮车后座,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架体、底板以及固定在底板上的坐垫,所述架体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上可拆卸连接有若干紧固件,所述安装孔一侧内壁上凹陷形成卡槽,所述架体上具有连接部一,所述底板上具有与连接部一相对的连接部二,所述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之间设有紧固组件,当所述紧固件插入安装孔且紧固组件锁紧时,所述紧固件能够嵌入所述卡槽内。
本两轮车后座包括用于固定在车架上的架体、底板以及坐垫,底板上开设有若干个安装孔,且每个安装孔的一侧内壁上凹陷形成卡槽,坐垫采用固连的方式安装在底板的一侧,且底板的另一侧可拆卸安装有若干个紧固件;此外,架体上具有连接部一,底板上具有连接部二,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相对应,且两者之间设有紧固组件;在进行装配过程中,装配人员能够将装配有坐垫的底板搁置在架体上,使得底板上的紧固件穿设在架体上的安装孔内,此时装配人员能够推动底板与坐垫,使得各紧固件一一对应卡入到卡槽内,通过卡槽对紧固件的头部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底板被预固定在架体上(两者此时处于卡接状态),然后装配人员通过紧固组件依次穿过连接部一与连接部二并拧紧固定,从而保证底板以及坐垫安装在架体上的稳定性;除此之外,本两轮车后座在将底板安装在架体上的过程中,通过紧固件穿设在安装孔内并卡入卡槽,然后再通过紧固组件由水平方向对底板的连接部一、架体的连接部二进行锁紧,从而避免装配人员需要俯身将紧固件依次穿过底板上的孔与架体上的孔,保证装配更加省力,于此同时,也避免由于架体与两轮车车架之间留置的空间也较为狭小造成一些紧固件无法正常装入的缺陷。
在上述的两轮车后座中,每根所述紧固件外均套设有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截面呈T形的卡接套,所述卡接套靠近所述底板的一端卡接在所述卡槽内,且所述卡接套远离底板的一端直径大于所述卡槽的宽度。
每根紧固件外套设有卡接套,卡解套由弹性材料构成且截面呈T型,卡接套能够弥补紧固件与卡槽的尺寸差,当紧固件卡入到卡槽内后,卡接套靠近底板的一端能够卡紧在卡槽内,保证紧固件装入后出现晃动的现象,且远离底板的一端直径大于卡槽宽度,卡接套该端能够与架体背向底板的一侧进行抵靠,从而进一步保证紧固件安装后底板与架体连接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凯驰电动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凯驰电动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12271938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自行车的减震结构
- 下一篇:无卤阻燃耐火电缆生产用回收剥线装置